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2章 我们开工就得用不少工人 (第1/2页)
可现在的冶金水平只能做出很硬的合金,想做出真正耐高温、耐磨损的轴承还比较困难。 “换一种思路,我们可以尝试把煤焦油提炼得更纯,做成黏稠度高一点的润滑油。”卢克想了一下。 “轴心处加一个缓冲结构,减少和磨盘的直接摩擦。当然,还可以试试棉布浸油后缠绕在轴心周围,这或许能临时帮助降温。” 牛顿在笔记里写了下来,然后又看着卢克。 “不过,光靠水力还不够。你不是说过,你有一种更新的动力装置想法?” 卢克听了后放下笔:“没错,那是一个效率更高的动力装置。但我得先把冶金问题彻底解决,才能做内燃式的原型机。 否则材料一旦经不起高温和冲击,就等于白费。” “那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改?除了磨粉机,我记得你还说过,想在筛选、踩面、榨油这些环节也引入水力或风力自动化。” 卢克端起一杯冷掉的茶水,喝了口:“先从榨油机开始吧。印度这边盛产花生、芝麻、椰子等等,都能压榨出油脂。 如果我们能把榨油环节自动化,那卖油的利润会很高。多出来的油渣废料还能做饲料或肥料,也是一笔收益。” 说到这里,他想到了新一轮的计划。 过去榨油在印度就是人工或畜力的石磨,效率很低,人和牛得没日没夜地在磨盘周围转圈。 卢克觉得这实在太浪费人力了,若是能把水力或风力和榨油装置结合起来,既能解放人力,也能在成本上更有优势。 “那就再建一个榨油作坊。”牛顿当即说道。 “等磨粉那个实验稳定下来,我们立刻转向榨油机,先做一台原型。若成功,就批量推广到附近村庄。” “可以。”卢克同意后,打开一张空白图纸。 “明早咱们把原理图画给阿米尔,让他去组织人手施工。水渠、管道、齿轮组、压盘,这些东西都要逐步完善,任何一个部件出问题,都会很麻烦的。” 牛顿答应了下来,又拿出另一叠资料。 “另外,巴罗教授他这几天在实验室里钻研镜片,想用三棱镜分光做些新的光学仪器。说是能增强观测精度,也可能给纺织印刷带来好处。” 巴罗如今也完全不把皇家科学院那套规矩当回事了。 他翻着资料,看到巴罗做出的几种棱镜切割角度,虽然比较粗糙,但已经开始尝试“色散”的改进。 卢克不禁觉得有趣:“巴罗这是要把光学仪器运用到纺织机上?可行吗?” 牛顿看了看图纸:“他的思路是用光学干涉原理来检测纱线的细度,自动检测时纱线不合格就让机器停下来。 也就是能早期识别瑕疵,不过,需要一部长焦距的投影系统,好让我们看到纱线上那些纹路。” 卢克合上资料:“可以让他做下去,如果真的有用,我再配合设计一套更高级的传动机件。” 次日清早,卢克和牛顿带着工匠们,先去查看前几天新造的水力磨粉机。 路过河边时,看到河道两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