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互联_第10章 预知与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预知与梦 (第1/4页)

    在现实里,我们既没有睁开眼睛,也没有听见声音,但是大脑仍然会产生视觉、听觉,甚至包括触觉和味觉。这些感觉非常逼真,就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因为太逼真,有的人甚至会把现实的记忆跟梦里的记忆混淆,分不清一段记忆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做梦时梦到的情景。比如我自己就有类似经历。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人大都喜欢把梦跟未来的预兆联系在一起,认为梦可以决定命运。例如,《周公解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梦书。世界上也流传着许多出名的梦境。欧洲古代着名的梦之一发生在公元312年,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军,绝望地准备在第二天的战场上赴死。然而前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手持十字架的天使说,凭借这个徽章,明天战斗将会胜利。君士坦丁醒来后大受鼓舞,命令部队把十字架徽章镶嵌在盾牌上。据历史记载,第二天他们真的获胜了。1865年,奥古斯特·凯库勒也做了一个有名的梦,他梦见苯的碳原子构成首尾相接的环状链条,像蛇咬自己的尾巴,这个梦让他解开了苯分子的结构。

    关于梦的理论,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很多。在其代表作《梦的解析》中,他认为梦表达我们潜在的欲望。人清醒时,这些欲望受意识压制,人进入睡眠状态时,欲望被释放出来。弗洛伊德还认为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方式。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潜意识小偷能通过设备进入他人梦境窃取信息、植入意识,虽然科幻,但科学家认为实现或许并不遥远。

    进入本世纪,科学家掌握了梦的奥秘。梦是人类的普遍现象,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期。人睡着后会经历多个睡梦周期,每个周期约90 - 120分钟,睡眠状态会多次在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间转变。晚上睡觉所有梦加起来约两小时,每个梦持续5 - 20分钟左右,按此计算,人一辈子约有6年时间在做梦。

    很多人好奇人做梦的内容和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文·霍尔花40年收集了世界各地5万个志愿者的梦,整理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人的梦相似,多是前一天或上周的个人经历。从神经科学角度看,大脑神经网络在学习和经历中会不断重构。当过度用功学习,神经网络系统饱和,不再处理信息,进入梦境状态。此时大脑吸收新信息时,随机记忆会结合,梦就像大脑在整理记忆。研究表明,学习和测验间有足够睡眠,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因为睡眠时大脑活跃区域和学习新技能时相同,睡眠不仅能休息,还能整理巩固新信息。

    那么,人做梦时大脑状态如何?哪些区域活跃,哪些关闭?鬼压床真如民间传说那样吗?这些问题,下个视频接着探讨。在现实中,即便没睁眼、没听见声音,大脑产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和真实的无区别,梦里的体验就像一场感官电影。如果未来有感官电影,全身心投入会是什么体验呢?

    为研究梦的奥秘,科学家总结了梦的基本特征:一是做梦时会产生强烈情感,喜怒哀乐皆有;二是内容不合逻辑,梦境常突破物理规律;三是有明显感知,视觉、听觉等感觉由大脑生成,并非外界刺激;四是即便梦的剧情离谱,在梦里也会接受;五是梦很难被记住,睡醒几分钟内就会忘记。

    对于梦,不同领域有不同解释。一些神秘主义者认为梦是超自然信息来源,是神灵或灵魂与人沟通的方式,比如民间的托梦说法。心理学中,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认为梦是大脑睡眠时处理情感和欲望的方式,梦中符号和情节反映人的潜意识和心理状态。不过,哈佛大学的艾伦·霍布森博士和罗伯特·麦卡利博士提出激活合成理论,他们认为梦源于脑干发出的随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进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理解时梦就出现了。清醒时大脑释放稳定电磁波,睡觉时脑电波变化,做梦时脑干发出的电能波升高至大脑皮层,尤其是视觉皮层。这里有个有趣问题,天生的盲人梦里有画面吗?

    在梦境中,大脑负责感官信息的区域基本关闭,图像和感觉由大脑基于脑干电磁振动生成,身体与外界几乎隔绝。全世界约6%的人患有睡眠瘫痪紊乱症,即从梦中苏醒后身体仍瘫痪,这就是民间说的鬼压床。这是因为睡眠时大脑控制肌肉的区域未完全苏醒,而产生意识体验的区域苏醒了。在睡梦中,大脑指挥中心外侧前额叶皮层、分辨真伪的眶额叶皮层、处理知觉运动信号和空间意识的顶叶等区域都关闭,这就解释了梦境中为何有很多不符合物理规律和常识的事,比如灵魂出窍体验。睡梦中,用于协调方位感的顶叶关闭,但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