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存在模型 (第1/11页)
《存在模型》 真实、存在与逻辑的界定 何为真实?真实等同于存在。那何为存在?存在意味着是与三洽逻辑紧密相连并相互贴合的结构状态。依此定义,数学中仅有部分内容能被证实存在,那些无法证实的部分,难以判定其存在性,这便是真理的界限 。 从唯心主义视角,世界万物由信息数据(能量状态)及规律秩序(逻辑结构)构成。能量状态本质上基于量化来表示能量大小、方向及转换的运算;逻辑结构本质上可用集合论中的关系和映射(如函数)构建事物有序关联等数学模型 。 一般而言,存在需符合逻辑才能成立。以穿越到过去为例,按现有逻辑,它既不符合逻辑还会破坏因果关系。但倘若真能成功穿越,那就表明它在过去具备存在的条件,此时原本的逻辑便无法对其进行约束,甚至它还可能做出更多不符合逻辑之事,类似 “大于等于” 逻辑 。 宇宙第一因与数学的本质 同理,宇宙第一因若要存在,就必须超越因果逻辑,即要 “大于等于” 逻辑。否则,依据逻辑就能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它也就称不上真正的宇宙第一因。这个宇宙第一因,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自身,永恒存在且毫无变化,不受时空及逻辑法则影响,甚至其自身就是逻辑法则。从当下认知来看,这个第一因是数学,唯有数学能等同于逻辑本体,或者说数学就是逻辑本体。客观世界产生的第一因是逻辑本体数学,如此才能确保万事万物永恒符合逻辑。这意味着数学并非人类创造,而是本身就永恒存在,人类只是发现了它 。 逻辑与存在的关系对世界的影响 若逻辑大于存在,则世界是虚拟的、数学的、可理解的;若存在大于逻辑,则世界是真实的、混沌无序的、不可理解的;若存在等于逻辑,那么在叠加态时是数学的、概率的,本征态时则是确定的、真实的、可理解的 。 泛心理理论与宇宙大爆炸前状态 泛心理理论认为,宇宙一切皆有意识,一切皆可分为程序(规律)及信息(数据)。比如石头有成分特性,汽车有汽车的性能参数,人有人的自我及意识 。宇宙大爆炸前,处于无物质、无时空状态,仅存在能量状态及逻辑法则 。违背存在模型的存在逻辑法则(如依附贴合和三洽),则意味着不存在 。 无矛盾体的范畴 无矛盾体,既包含客观世界中的实际存在状况,也涵盖纯逻辑层面上能够成立的存在形式,但不涉及感像、想像、抽象、幻像等感觉感知层面的存在情况 。 存在模型的内涵 有无系统:存在模型下的有无系统,表明万物与意识同宗同源,均来自一个逻辑演化系统 。 依贴系统:依贴系统体现出意识中每一层的关系如同生物体,底层决定上层,微观决定宏观 。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表达了意识中每对正向与负向对立情绪间的情感流动 。 开放式循环:开放式循环体现了意识中的近原和返原运动,信息呈卷曲状向心运动。内心如同信息茧房般吸积信息,外方向则是创新与发现关联 。 存在模型运行始于一切虚无(无时空、无能量、无物质、无量子、无任何力等)的信息源头 。 存在模型本质上是运行在虚拟空间的数学逻辑模型,并非真实存在。它建立在因果律及运行(时间)出现后便一直向前的基础之上 。 意识起源于一套自组织系统,即存在模型。存在模型又称宇宙意识,是一切信息规律的总规律,可用数学描述,涵盖无中生有(有分枝)、依贴、开循、对立统一、极限等内容。时空、物质、能量、数学、意识、信息等一切规律皆源于此模型 。 意识是如何起源的?这个人类最难的问题,如今有答案了吗? 意识是什么?12 播放 · 1 赞同视频 绝对虚无与存在的关系 当虚无选择了绝对(意味着永恒),便出现了一个绝对虚无(即存在一个绝对不存在)点,致使现在有分枝上每个理论都需他洽及续洽才能运行,即任何系统都至少存在一个本系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有分枝产生一切存在的原因。绝对虚无还导致没有任何存在能无限持续下去,包括宇宙万物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不存在的特性与存在程度的比较 对于不存在而言,任何理论及存在都是不完备、有缺陷的,只有它自身是完成自洽的封闭循环,毫无开放性 。不存在(纯态无点(绝对不存在,丰度为零,为虚)= 纯态有点(绝对只有自身,不存在任何无,丰度为满为实))>存在程度(有无系统>非单纯无有点(有基准时空值)>有无系统有分枝>依贴结构=开放式循环=对立统一) ,这些均是超宇宙级模型结构。四者紧密相连,互为因果,交互控制,互依共存 。存在总模型可解释所有正确且存在的事物 。 自组织系统的要素 在自组织系统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