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互联_第1章 看看宇宙大爆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看看宇宙大爆炸 (第3/8页)

银河系右边。

    思考一下,A云的热量能否传递给b云呢?答案是不能,因为热量传递速度不能超光速,而大爆炸后时间太短,A云没有足够时间把热量传递给b云,所以A、b两朵云会存在一定温度差。

    天文学家依据大爆炸模型计算,微波背景辐射中至少应该有几万个像A、b云这样温度明显不同的区域。但实际天文观测表明,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差别极小,各个方向的温度仅有十万分之一的差别,即最冷的地方约2999.99°c,最热的地方约3000.01°c。由此可见,理论和实际观测出现了矛盾。

    而爆胀场理论可解决此问题,其思路是:假设A、b两朵云最初在一粒沙子大小的空间内,这样两朵云就能互相传递热量,通过热量交换,A、b两朵云在这粒沙子大小的空间里提前混合成3000°c,然后空间发生爆炸,致使这粒沙子瞬间膨胀到银河系大小,此时银河系左边的A云是3000°c,银河系右边的b云也是3000°c,最后因量子涨落,在微波背景辐射里呈现出2999.99 - 3000.01°c的温度范围,这样就完美解决了该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先在极小空间内提前混合好温度,空间爆炸后全空间的温度就都一样了,从而使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也趋于一致。

    2. 平坦性问题: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可分为开空间、闭空间和平坦空间三种类型。天文观测表明,宇宙目前是平坦空间。但平坦空间极难形成,因为它要求宇宙的能量密度必须严格等于临界密度,就如同跷跷板一样,只要最初稍有偏离,就会随着空间的膨胀放大这种偏离。

    由于量子力学的随机性,宇宙大爆炸初期,有些区域密度大,有些区域密度小,最终很可能导致形成一个不平坦的宇宙。然而天文观测显示宇宙现在非常平坦,这就产生了矛盾。

    爆胀场理论可解决此问题,其思路是:一粒沙子密度不均匀,有的地方密度大,有的地方密度小,若将这粒沙子瞬间膨胀到银河系那么大,就会抹平一切密度不均匀,宇宙的空间就会变得非常平坦,从而完美解决了该问题。

    3. 磁单极子问题:大多数大统一理论认为,大爆炸后10的负36次方秒左右,因温度变化,强力和电弱力分离,这次从高温到低温的相变过程中会出现磁单极子。磁单极子是指像磁铁虽有南北两极,但它只有南极或者只有北极的一种特殊粒子。

    根据大爆炸模型计算,宇宙应该产生了很多磁单极子,可至今我们一个都未找到。要是能找到磁单极子,肯定能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爆胀场理论解决此问题的方式,假设在一粒沙子里面有1亿颗磁单极子,当沙子瞬间膨胀到银河系大小,整个太阳系都分不到一颗磁单极子,自然就找不到它了。

    总之,传统的大爆炸模型存在这三大缺陷,于是天文学家提出了爆胀场理论来修复这些缺陷,相当于给大爆炸模型打了个大大的补丁。

    三、爆胀场理论的观测证据及相关推导

    爆胀场理论有三个核心预言:宇宙空间非常平坦、存在符合高斯分布的近尺度不变的密度涨落、原初引力波。

    下面我们来简单推导一下空间为何会出现指数膨胀。根据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原理,可得到宇宙的演化方程——弗里德曼方程,这是宇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方程。对于宇宙大爆炸前期来说,方程后面两项可忽略不计,从而可简化为:

    这里p代表物质的能量密度,G是引力常数,a(t)代表空间的大小,a(t)上面一个点代表宇宙空间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就是微积分里的da\/dt。

    如果爆胀场的能量密度是一个固定数值,那么p就是一个固定数值,整个方程的右边就是一个固定值,简化后它就变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微分方程,大一学生基本都会解这个微分方程。其解令人惊讶的是出现了指数形式。因为a代表空间的大小,t代表时间,这就意味着宇宙空间的大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所以,只要假设真空爆胀场的能量密度是一个固定值,宇宙空间的大小就能随时间指数增加。

    接着看看爆炸前后宇宙的总能量变化。根据定义,能量密度等于能量除以体积,而体积等于长度的三次方。由于爆炸使宇宙的长度增加了10的26次方倍,可知宇宙的体积增加了10的78次方倍。又因为宇宙爆胀场的能量密度是一个固定值,所以爆炸前后宇宙的能量增加了10的78次方倍。假如爆炸前宇宙只有几百个氢原子的能量,那么爆胀后宇宙的总能量就会变成10的55次方千克,而10的55次方千克就是现在可观测宇宙的总质量。这个结论相当震撼,以往我们一直认为宇宙大爆炸起始点密度无限大、物质无限多,现在依据爆胀场理论,大爆炸的起点只需有几百个氢原子的能量即可,宇宙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是在10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