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心理学问答 (第2/4页)
世界中的位置。这些位置关系构成心理结构,其形态倾向就是意识形态,所以情感是形成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 问:从 “心理学” 角度看,心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从心理学角度,心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体现在:感觉反映事物具体属性,知觉反映时空关系,情感反映主客关系,思维中的推理思维反映事物间一般关系。 问: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感觉反映事物具体属性;知觉反映事物间时空关系,这也是动物行为模式相对固定的原因;思维中,概念思维反映事物一般属性,推理思维反映事物间一般关系,能深化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情感反映主客关系,不同的主客关系引发不同情感。 问: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通过固定时空关系与外界建立联系,行为多为本能的条件反射;而人类不仅能感知时空关系,还有复杂的思维和情感,具备更丰富的对外界事物及关系的反映能力。 问:生命能够在世界上生存的基础是什么? 答:生命能在世界上生存的基础是具备对事物本身及事物间关系的反映能力。这种能力是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依据,凭借它,生命可区分外界事物并将其与自身联系起来。 问:外界世界通过视知觉反映到大脑中有哪两条神经通路? 答:外界世界经视知觉反映到大脑中有 “何物通路” 和 “何处通路”。“何物通路” 负责处理颜色、形状等视觉刺激所对应的物体身份信息;“何处通路” 负责处理物体的位置和运动信息。 问:这两条神经通路与心理原理有什么关系? 答:这两条神经通路验证了心理原理中关于对世界的反应分为对事物本身和事物间关系的反应的观点。“何物通路” 对应对事物本身的反应,“何处通路” 对应对事物间关系的反应。 问:“何物何处假说” 和 “何物如何假说” 有什么联系? 答:“何物如何假说” 由 “何物何处假说” 演化而来。“何物何处假说” 侧重区分事物并确定其位置关系,“何物如何假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明确事物对自身的意义及应对事物的方式。 问:关于这两条神经通路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答:相关研究多以猴子为实验对象。研究发现,颞叶病变的猴子能指出物体位置,但无法识别物体;顶叶病变的猴子能认出物体,却无法确定其位置,以此来研究两条神经通路的功能。 问: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答: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通过认知将外界信息转化为主观体验,包括对事物本身和事物间关系的反映。 问:生命生存必须具备哪两种能力? 答:生命生存必须具备对事物本身的反应能力,即从世界中区分事物;以及把事物同自身联系起来的能力,用于明确事物对自己的意义。 问: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分别是如何反映世界的? 答:感觉通过感知事物的颜色、软硬、酸甜等特性区分事物;知觉反映事物间的时空关系;思维中,概念思维借助概念区别事物,推理思维反映事物间一般关系;情感反映主客关系,引发喜怒哀乐恐等情绪。 问:观念是什么,它由什么构成? 答:观念是心理的基本单位,由对事物本身的反应,如颜色、形状等,以及对自己与事物关系的反应构成,这种关系决定事物意义、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及事物在头脑中的位置。 问: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对人有什么影响? 答:外界事物根据与我们关系的紧密程度在主观世界分布,形成格局。格局影响世界观,还决定胆量、理想等外向型心理品质和性格特点,对获取财富、资源和利益产生影响。 问:心胸与格局有何不同,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格局是对外界人和事的态度,心胸是面对自我时的态度。外界事物反映到头脑中,根据需求关系形成综合自我价值,其与标准圆围成的区域就是心胸,心胸与自我价值呈反比。 问:自信的定义是什么,它与心胸有什么关系? 答:自信是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心胸宽广的人往往更自信,自信有助于形成勇敢、谦虚等内向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