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互联_第23章 存在模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存在模型 (第2/11页)

有向及开放式循环是运动方向,依附贴合是能量来源,对立统一及逻辑意识决定耦合表现形态。简单来说,自组织系统的运动方向和能量来源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和逻辑思维,同时也影响其表现形态 。有些秩序运行不需要时间,有些不需要空间,有些甚至不需要自体存在发挥作用,而是靠反面的矛盾推演来佐证其作用(比如无有点) 。每个系统都无法从自身解释证实自身,需依靠生成它的外系统来解释证明,如此便会无休无止,逐渐向外,只能无限接近终极理论,毕竟一切皆产生于虚无,只有无中生有才是一切的答案 。

    终极理论的特点

    终极理论是理论的无穷依附演绎,趋向于一种存在(有)的 “虚无”,并非具备 “自闭性” 的绝对自我循环,而是处于开放式循环中 。其基本法则如下:

    从无到有(无中生有) 。

    “有至无” 的内系统初始依贴构造方向只能由简单至复杂(不可逆向),复杂事物无法构造为简单事物,比如只支持从低维中产生高维世界 。

    任何系统存在来源都源自它系统作用,具有依赖性、开放性存在(绝对的无,意味着自我封闭,自我循环,无法连接它系统,对我们的世界而言就是不存在) 。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道指存在模型,一、二、三分别指依贴、对立与统一、开循 。开循结构依贴层次决定从有无系统中只能得到有的层次结构(含有不同无丰度),可以是无限层次叠加,但无法得到绝对的无或绝对的有,也就无法得出终极的大统一理论来解释一切(包括纯态无有) 。

    存在总模型的核心与证伪性

    存在总模型核心在于,我们的宇宙处于纯有和纯无之间的有无系统。因为我们无法证明我们世界依贴层及其所有依附依贴层真正存在(无法用一种统一的大统一理论完美描述所有一切,包括宇宙前、宇宙外及宇宙的理论等所有依贴层),也无法证明我们不存在,这便是该哲学模型的证伪性 。在存在总模型定义下,在有分枝基础上一切皆有可能存在(除了反有分枝的逻辑),我们的世界并非唯一可能 。

    终极理论的矛盾点与意识界限

    无限推演逼近的终极理论拓展显示,其终点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非纯态的有(并非纯态的无),可无中生有理论模型却表明只能产生于纯态的无,这是一个矛盾点,是意识的禁区,或许世界本身就是不可理解的(这是否就是终极理论?) 。我们无法感知纯无状态到无有点的转换状态,这是我们意识的范围界限。但我们的意识允许从现实世界向无限多个无有点进行无限逼近的推演状态,却无法帮我们最终确定 。

    思想变化与信息尺度

    《物演通论》指出,任何思想变化,本质上是人类信息尺度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信息具有尺度量值,思想变化是人类信息尺度变化的结果。随着信息尺度扩大,人们认知不断提高,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拓展信息尺度是推动思想进步的关键 。

    存在哲学模型对宇宙的解释

    从存在哲学模型看,零维衍生出多维直至时空开始。宇宙之前两代消亡最终生成了我们的世界(最终表现为基本粒子三代规律表象) 。存在哲学模型只能解释宇宙为何无中生有(有限的依贴层次拓展及其对立极化作用),无法解释宇宙如何产生(其过程) 。

    存在模型解决的问题

    存在模型解决了以下问题:

    解决了哲学的不可数学化问题 。

    解决了意识与存在的无中生有数学化问题(存在模型及存在起源问题) 。

    解决了唯心与唯物的依附关系问题 。

    解决了已知向未知的可推演的疆界与极限问题 。

    解决了终极真理无限可延伸及终极真理相对性问题(仅能得其存在相对的一部分问题) 。

    解决了量子力学与意识观测的问题 。

    存在模型的可证伪性

    任何不可证伪的事情,在全局大系统(存在模型级)或其下某级上,逻辑上是解释不通的 。

    存在模型用于解释无中生有的奇点起源,推翻唯物假设,解释量子力学为何如此,解释意识起源 。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的极限会引发质变。即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个系统或物体达到临界点,就会发生质变,从原来的状态转变为全新状态,整个系统的性质和特征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质变往往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触发的。例如,水温升高到 100c时,水会沸腾,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极为常见,这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有” 与 “无”》

    本文非科学,主要是用于提高哲学思辨能力。

    虽然大爆炸理论试图向我们解释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但它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无法解释大爆炸之前存在的 “无”,也就是时间与空间在开端之前发生的事情。所以,在探讨宇宙起源的问题时,“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