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2章 悟道禅定 (第2/2页)
的媒介。 所以说,体修并非完全抛弃了神。 体修肉身的强大与否,除了肉身本身来说,还依赖于贯穿肉身的气的强度,否则再强的肉身也只会是一堆废铜烂铁,缺乏内部的支撑力。 而他们之所以要以气来连接神,便是为了来控制自己。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来说,体修依旧在借助自身神的力量,这一点在体修的境界划分中就有明显体现。 炼精化气,而后练气化神,最后炼神还虚,只是他们的侧重点与心修不同,至于炼神还虚后面的境界是什么,修行界和洞虚真经都没有描述。 神者,生之制也! 神,是人的精神或灵魂或能量,同时还承载着所有的信息与情绪。 人为万物之灵,其灵性便是体现在神的差别,天生万物唯有人称灵长,在于人身三者皆具备,动物草木皆是生命,因其自身的神弱于人,便比人弱。 心修者,在真虚境内依旧仰仗肉身,一旦失去肉身便魂飞魄散,唯有达到神虚境方可摆脱肉身限制。 从这一点看,心修者走的路更加违逆天道,体修不过是顺应天道而已。 心修者修灵魂,灵魂分意识、神识、情绪。绝大多数的心修者,从迈入修行界那一刻开始便锤炼心神,只有极少数修行者修情绪,如照心庵。 但是,最终他们的目的都一致,那便是以神为核心,整个修炼过程可以理解是摈弃肉身,进而追求灵魂的力量。 以识化神阶段,是为了将人的外在六识转化为神识。 以神化念阶段,是为了强化神识,进而转化为更为纯粹的神念。 这两个阶段,都可以理解为是将实化虚的过程,而以念化实又恰恰相反,要将虚化的神念演化为外在的实物。 为何会如此? 根源还是在于洞虚真经中的描述: 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这是构成人体的三个要素。 如体修,不管他们再如何注重肉身或气的修炼,依旧脱离不了神。 而修心者也是如此,不管如何注重心神的修炼,最终的目的并非真的是要去摒弃肉身,而是先化实为虚,最终再依托虚化的心神,演化出肉身。 我在一瞬间突然有了明悟,以往的认知确实误入了歧途。 以识化神、以神化念、以念化实都属于是真虚境,强调对神识的修炼,主打一个心神存粹,属于以实化虚的修炼, 进入到神虚境后便是修炼人婴,重在心神的蜕变,人婴及即修士,修士即人婴,两者之间可以随意切换,其真义在于以人婴也就是心神来主导自身。 神虚境层次,看似仍是以实化虚,实则是掌控虚实变化。 神虚境修士并没有真的抛弃肉身! 我顿时心有明悟,起码在真虚境和神虚境两个层次,修士修炼的核心就是对虚实变化的掌控! 形、气、神,这三个人身的要素。 体修和心修都未真的抛弃,只是各自侧重点不同,具体的差别在于,体修依旧重气,心修彻底丢弃了气。 我突然想到了那虚无缥缈的望气术。 言人有三宝:精气神,与洞虚真经形气神的总结是如此相似。 果然万法皆通! 如此一番思索,实则已经花费了我十多天的时间,果真是修行入坐无岁月,一入禅定更无声。 但我知道,这种悟道已是极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