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章 金汤匙 (第2/4页)
此卑微。在杜心蕊的眼中,里落不过是一个蜷缩在晦暗角落里,任由他肆意玩弄的可怜虫罢了。 杜心蕊对于里落,从来都是漠不关心的。即使里落离世,她也不会有丝毫的悲伤之情。在那些深受中国式教育熏陶的高材生眼中,里落这样的人,永远都是上不了台面的。 二十四桥明月夜,月光如水洒在女子的发间,那如绿丝绦般的长发及肩,宛如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仿佛夜空中的点点星辰。她的双手洁白如玉,清濯而素雅,那绿色的丝绦点缀在发间,更显得她的发丝如雪般洁白。 女子的眉心处,有一颗相似的朱砂痣,轻轻一点,如泣如诉。发间的白雪,鬓上的秋霜,都在诉说着她的哀愁。耳畔传来丝竹之声,那哀怨的曲调,如泣如诉,仿佛是她心中无尽的相思。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眉心,落入双眸,如湖底的涟漪,滴滴点点,都是无尽的哀伤。 明月夜,五更寒,那清冷的月光,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女子独自一人,饮下三两杯浊酒,醉意朦胧中,她仿佛置身于江湖之上。儿女情长,在这纷繁复杂的江湖中,又有谁能记得她额头上那被烈日烫酒轻灼的伤疤呢?那淡淡的一抹朱砂,似乎在诉说着她与里落之间的不相宜。 泪珠儿,无奈地洒落,何必如此痴狂,何必如此心伤呢?太过天真的人啊,总是经不起这漫天飞沙的摧残。 有一种自由,它不是对生的渴望,而是对死亡的坦然;有一种落寞,它不是由盛转衰的凄凉,而是从平凡走向超凡的寂寥;有一种清奇,它凛冽如寒风,却又最是不饶人。 当枕边的青丝渐渐变白,丝丝竹声在耳畔响起,衬着夕阳缓缓落下,仿佛在为今朝的司花神送行。而这落梅花,也在不知不觉中,送走了那个被迫提早离开校园生活的里落。 里落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自由与空灵,仿佛她终于逃离了那繁冗细碎的校园生活。如今的她,可以尽情地去尝试那些多年来一直喜爱的古风装饰,穿上那棉麻布料的钗裙,悠然地享受着今生难得的女儿心绪。 然而,在前世,里落的生活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她金戈铁马,驰骋于千万里的疆场之上,纵横捭阖,于千军万马阵前大破敌军。她手下的将士们,杀得那些犯我中华的蛮夷片甲不留,鲜血溅满了沙场,漫天的鲜血染红了霜天。那惊叫声在大漠和大散关之间回荡,茹毛饮血的生活,让她保家卫国,血溅天际。 由死而生,里落在前世的经历是如此的畅快淋漓,好不痛快!娓娓的女儿,本应是个温婉娴静的女子,却在指点着男儿都难以应对的战场。也许,直到她生命的尽头,这世间都没有人会意识到她其实是个女子。然而,命运却偏偏让她在今生成为了一个小家碧玉般的女子,堂堂正正地以女儿身示人。 她那瀑布般垂落的长发,如同前世她最爱的绿丝绦一般,被精心地绑束起来。长长的缎带顺着柔顺的长发一直延伸到地面,仿佛与大地相连。雪花飘落,却不会在她的发丝上留下丝毫痕迹;秋叶如火般燃烧,春水如蓝般碧绿,她都能尽收眼底。 女儿的柔情似水,却又天赋了前生的那股侠气。她眉宇间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气,恰似男儿般的坚决果敢,这是她前世所不曾拥有的。尽管她有着小家碧玉般的蕙质兰心,但唯一缺少的,便是那股子孩子般的倔强和聪灵,以及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不知道笔者笔下这位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般的女子,是否符合各位看客的口味呢? 在寂静的深夜,长河之上,繁星点点,与明月交相辉映,仿佛是一种奇妙的缘分。然而,三更时分,万籁俱寂,只有那清冷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到一丝寒意。晓梦初醒,残梦仍在心头萦绕,让人不禁心生惆怅。 女人往往是最容易陷入痴情的,她们就像多情的诗人一样,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情感。无论是那轮高悬的明月,还是那飘落的花瓣,甚至是那一江春水,都能让她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爱情故事。 对于一些懂得运用手段的女子来说,爱情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如同唾手可得的果实。然而,对于那些懵懂单纯的女子而言,爱情却像是一个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