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第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页 (第1/2页)

    以上两种记载,虽然记述慈禧的经歷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我们不难发现相同之处:

    慈禧书"龙虎福寿"四字第一,惠徵是慈禧的父亲。

    第二,慈禧以秀女的身份入宫。

    第三,慈禧入宫之前曾经歷家庭的变故,家境艰难,屡经磨难,备尝人世艰辛。

    我们可以意识到:两人一致认为惠徵为父、选秀入宫是慈禧的真实经歷。

    其二,现代版。

    此说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瀰漫在慈禧身世上最令人难解的谜团之一,主要根据是百年来流传于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和上秦村一带关于慈禧童年的口碑传说。

    根据这个传说,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徵,她原本是长治县西坡村汉族农民王增昌之女,名叫王小慊。四岁时,因为家境贫寒,母亲又不幸身亡,无奈的父亲将她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名为宋龄娥。小龄娥天资聪慧,嗓音极好,爱唱小曲,被宋家夫妇视为掌上明珠,七岁读书,九岁会双手写字。可是,好景不长,她十一岁时,宋家遭难,无力继续抚养这个孤女,遂将她转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徵家做丫头。一次洗脚的时候,惠徵夫人富察氏无意中发现龄娥两脚脚心都有一个瘊子,这成为她命运的转机:惠徵夫人认为她是富贵之命,将她收为养女,改姓叶赫那拉,更名玉兰,又请人教她学习满文、汉文。天性机敏的她不仅学会填词赋诗,还能通读史籍。后来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女,被选中入宫,从妃嫔一步步升为皇太后。

    第4节:选秀入宫(3)

    人们还为这个传说找到了大量的旁证和物证:

    慈禧一直有家乡情结,爱吃长治的地方食品:黄小米、玉米面、壶关醋、萝蔔菜;爱看山西地方戏上党梆子;爱唱山西民歌等等。这些可以作为旁证。

    在西坡村王氏家谱上,有"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记录;西坡村外羊头山西麓的荒滩上有所谓慈禧生母的坟;上秦村宋家的土炕里,藏有慈禧给宋家的信等等。这些则成为物证。

    但专家学者也对慈禧生于长治的说法提出了一些疑点和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此说太富于传奇色彩,物证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

    (1)经考证,这段时间,歷任潞安府的知府共有七个人,但是没有惠徵。既然惠徵没有在山西潞安府做过官,那么慈禧怎会在潞安被卖到惠徵家呢?

    (2)王家从干隆五十九年一直续到现在的家谱,虽然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但是这份家谱不是原件,而是重新抄写的,史料价值大打折扣。

    (3)1958年西坡村平了许多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该村和全国一样,在"农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