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页 (第2/2页)
然反对。于是,在朝政的运作上就形成了两宫太后代政和八大臣辅政兼而有之的体制。 在咸丰帝生命的最后关头,慈禧躲过了成为钩弋夫人的悲惨结局,跻身统治集团的核心。第四讲叔嫂联手第四讲叔嫂联手 咸丰帝临终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权力的分配方案,那就是两位皇后和皇帝为一方,八位辅政大臣为一方,缺一不可。目的就是通过多方牵制,达到权力的制衡,确保皇权不会旁落。这样的安排,对于慈禧来说是难得的掌握权力的机会。然而,以肃顺为首的贊襄八大臣能够甘心于平稳的权力过渡吗?慈禧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 一 咸丰帝遗诏对皇权的最后安排可谓用心良苦。然而,百密一疏,咸丰帝对于谕旨的拟订、呈览、修改、颁发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留下任何安排意见。当两宫皇太后和八位贊襄政务大臣的名位相继确定以后,首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双方的权责,如何分工合作。慈禧非常清楚,谕旨是皇权的象徵,谁掌握了谕旨拟订和颁布的权力,谁就控制了最高的权力--皇权。她知道对于朝政运作了如指掌的肃顺不会放弃操控的欲望和企图,她必须从容应对。 咸丰帝逝世后的第三天,为了尽快恢復朝廷政务的正常运作,慈禧、慈安两位皇太后共同召见八位辅政大臣,商议有关谕旨的拟订、颁发及疏章上奏和官吏任免等最为紧要的事项安排的处理方法。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条陈: "谕旨由大臣拟订,太后但钤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内览。" 这就是说:一、皇帝的谕旨由王大臣拟订;二、皇后只管钤印,不得改动;三、臣下的奏摺一律不进呈皇太后阅看。 清朝入关以来,谕旨必须由皇帝亲拟或口授;全国各地的奏摺到京后,由内阁票拟,呈交皇帝御览。皇帝逐件硃批后再交下去,由相关部门办理。这是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臣下如有伪造谕旨或擅动硃笔批示奏摺,将处以抄家灭门之罪。对于肃顺等人的意见,慈禧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侵权"行为。她知道肃顺等人根本没有把她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她清楚此时肃顺等人的心理是:不出宫门的年轻寡妇和幼稚的小儿不会有什么见识和能耐,没有皇帝撑腰,你们只能任其摆布,俯首听命。 第14节:叔嫂联手(2) 其实,肃顺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他完全低估了慈禧对于事物分寸的把握能力和对于事态发展的驾驭能力。自从慈禧进宫以来,她朝思暮想、全力以赴的就是等儿子成为皇帝后,自己成为皇太后。当梦已成真、前途大有可为的时候,肃顺等人却要把它夺走,这岂是她能够接受的!几年里,慈禧在侍应咸丰帝处理章疏诏旨时,悉心学习,用心领会,不仅对歷朝留下的规制深入探讨,而且特别留意君臣应对中的轻重分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