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第58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页 (第1/2页)

    慈禧主导了光绪帝的大婚,在光绪帝并非所愿的前提下,为皇帝选后择妃。大清王朝在同治帝举行大婚的十五年后,又将再一次举行皇帝的大婚庆典。

    三

    光绪帝的大婚庆典定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当后宫上下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这是一个雪花纷飞数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

    故宫里的所谓"门"其实也都是庞大的建筑。太和门是从午门进入紫禁城之后通往朝堂三大殿和后宫的极其堂皇的"朝门",跨度九间,高度六丈五尺二寸(约合22米),虽是平房却相当于六七层楼那么高。左右陪衬的贞度门和昭德门也都高达四丈四尺五寸(约合15米),相当于四五层楼的高度。门内东西庑各三十二楹,廊庑相接。起火地点是西边的茶库,结果火借风势,火焰很快冲出了茶库的房顶,眼看着飞上了太和门的门檐。紫禁城里所有的建筑,可以说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堆砌起来的,而且都歷经多年极端干燥。一点小小的火星迸上去,眨眼之间就变成熊熊大火。也就是转眼之间,太和门门檐上的火苗已经变成腾腾烈焰。火势发展之迅速实在惊人,顷刻之间,它又越过了太和门,继续向东进发。大火很快就烧毁了武备院的毡库、甲库和鞍库等多间宫室,再向东进,就烧到了昭德门。尽管九城水龙奋力扑救,仍无以为计,眼看着一座恢弘建筑化为一片灰烬。亲临火灾现场的翁同龢慨嘆道:

    "此灾奇也,惊心动魄,奈何奈何!"(《翁同龢日记》)

    面对紫禁城中的熊熊大火,慈禧心神不宁、寝食难安。

    第75节:光绪大婚(3)

    首先,她担心火灾过后无以为家。慈禧清楚,火起地点虽然是太和门,距朝堂三大殿和后宫还有一段距离,但水火无情,尤其是紫禁城建筑多为木料,一旦遭遇火灾,火势难以控制。

    其次,她担心大火过后舆论难平。中外臣工会以"天怒人怨"之词来品评自己的执政。

    此时她必须先发制人。在满朝文武还沉浸在大火过后的惊嘆气氛中时,慈禧对于火灾的处理意见已经下发:

    第一,以光绪帝的名义发下谕旨,惩罚与奖励并行。对点灯入睡引起火灾的直接责任者处以死刑。负有管理责任的总管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前锋统领等,也分别受到了降级、罚俸的处分。奖励救火有功的人员,由户部拿出一万四千余两白银作为赏资。

    第二,暂停颐和园重修工程。在如此突变的面前,慈禧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种"夤畏天威,益加修省"的姿态,以蒙蔽视听。于是,慈禧颁下颐和园工程部分暂停的懿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