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_第6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页 (第2/2页)


    奶奶还是那句话:“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老了,你们就别跑了。”

    不管颳风还是下雨,青铜每天去镇上卖芦花鞋。

    葵花想:就我一个人没有一点儿用处。她很惭愧。她整天想着也要为奶奶住院挣点儿钱。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小了,该为家里分担一点儿忧愁了。可是,又去哪儿挣钱呢?

    她突然想起在翠环家学习时,曾听几个大人在一旁说到一件事:

    年前,这一带有不少人去油麻地镇,然后合租一条船去江南捡银杏,能卖不少钱。往年,大麦地就有人去过。江南地方,喜长银杏,银杏树成片成片的。那地方上的人,自己也收穫银杏,但因银杏太多,人手又太少,就有不少银杏未被採摘,被留在了树上,光从树上落在地上的,拾起来也就很可观了。大麦地一带,却很少有人家长银杏,但这一带人却又很喜欢吃银杏,拿银杏当补品。这里的孩子,还喜爱将银杏染成五颜六色,装在口袋里,或装在盒子里,或是当个装饰,或是用它来打赌。这样,每年年末,就有一些人去江南捡银杏。那边的人不计较,反正放在树上,烂也烂掉了。有时,也会跟捡银杏的做个交易:树上的,树下的,尽管采,尽管拾,但捡上个一百斤得给主人家十斤二十斤的。双方都有利可图,谈起来很顺利。说是交易,还不如说是个情谊。去捡银杏的,有大人,也有十几岁的孩子,当然,孩子是被大人带着的。

    一连几天的时间里,葵花都在想着这件事。

    葵花不愧为青铜的妹妹。她像青铜一样,头脑里一旦有了个念头,拿鞭子赶,都赶不走,很执着,很痴迷,不管不顾,非要把事情做成了不可,哪怕做错了,也要做。

    这一天,她在青铜背着芦花鞋出发后不久,也去了油麻地镇。

    她直接去了河边。

    河边上停了许多船。

    她沿着河边,一只船一只船地问过去:“有去江南捡银杏的吗?”

    后来,有个人用手指着一条大船:“那边那只船上,已有不少人了,听他们说,好像就是去江南捡银杏的。”

    葵花就跑了过去。她看到,那条大船上,已经有不少人了。大部分都是妇女,也有一些孩子,有两三个女孩子也就和自己差不多大。他们正在唧唧喳喳地说话。听得出来,他们正要去江南捡银杏。他们来自油麻地周围的许多村子。有人正在跟船主商量租金。租金由大伙平摊,这不用说,但究竟一共要付多少租金,好像谈得不顺利。船主嫌钱少,而大伙似乎又不愿多掏钱。船主也不说这交易做不成,说:“那就再等等吧,人多些,不就又可以多几个钱了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