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页 (第1/2页)
第二天,王同山在陶瓷厂终日神不守舍。他没有心思干活,多么希望和刘枚在一起深谈一次。好不容易盼到晚上下工,王同山又跑到那间客房去,给刘枚送去了可口的晚餐。当夜他回到宿舍,在灯下就给她写了一封情信。在这封信里王同山第一次向女人倾吐了他心里的苦恼,谈到他当年误入歧途和走上扒手之路的经过。然后他连夜把那封信送到农场客房的门外,从窗子下面的缝隙塞进去。又等了一天,王同山接到了刘枚约他见面的一张短函,上面只说:「如有时间,明天清早可到茶叶地等我。因我后天就要回苏州了。刘枚。」 茶叶地。就是小茅山农场附近的茶叶园,此地风光独具,一片片碧绿茶林散布在小茅山下。一条清冽冽的小河环绕着茶林,潺潺地流向远方。王同山为在刘枚离开小茅山前和他深谈一次,特别向农场领导请了一天假。而且把他在农场劳动每月节省下来的工资,也拿了出来,准备请刘枚在农场食堂吃一顿饭。他这辈子从没有和任何女人谈过恋爱,现在他和刘枚的意外相遇究竟是不是恋爱,王同山心里也不清楚。不过他那时确实把和刘枚的交往,看得十分认真和神圣,甚至寄託刘枚会把和他的这种关系尽快发展为友情。所以那天早晨王同山刻意把自己打扮了一番,穿上了平时不敢上身的新上衣,蓝色工装裤,皮鞋擦拭得黑亮黑亮。到了茶叶林前,发现一位苗条的少女果然早早等在那里了。 王同山记不得那天和刘枚在茶叶林的小河前面,究竟和这位苏州女同胞谈了什么肺腑之言,不过在事过多年以后,他回想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时,仍在心底保存着良好的印象。特别是刘枚在他最困难时期向他送来的一丝温情,就象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一样,伴随王同山从青年走向了壮年,再从壮年步入了黄昏岁月。 当王同山1979年冬天在苏州那条破陋的小巷深处与另一位苏州姑娘李湘音相遇时,他会把眼前的李湘音与从前在劳改农场有过一面之缘的刘枚联繫起来,是因为他把和刘枚的短暂相遇,误为了人生的初恋。事实上他和刘枚的几天接触,根本算不得初恋,只不过是两朵河水中的小小浪花,在偶然时机里的一次小小碰撞罢了。王同山永远不会忘记那天他和刘枚在农场茶叶林里的长谈。本来他和她还有继续见面的机会,不料就在他们相对促膝,喁喁细语的时候,一个农场管教员突然从茶林里沖了出来,当场就对刘枚一顿不客气的责备:「莫非你就不知道王同山是犯过罪的人吗?既然知道他是惯偷。为什么还要和这种人在一起呢?」 就因为管教员的这句话,冲散了他们本来气氛良好的「幽会」。从那以后,王同山又给返回苏州的刘枚写过许多信,可都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了。直到这次王同山从小茅山劳改劳场期满归来,他才在苏州某一条小街上与她再次邂逅了。原来他当年给她寄出的那些信,刘枚一封也不曾收到。现在的刘枚早已经结婚成家了。那天,苏州城里飘扬起了早春的雨丝,在如缕似雾的雨幕下,王同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