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0页 (第1/2页)
玄宗没有记错。的确在20年前,真备回国而朝衡未被允许回国,玄宗的签名信交给了当时的遣唐使。 但收信人没写成天皇,而是日本国王。因当时不是册封关系,所以也没有提出对日本国王的封号。 "臣诚惶诚恐希望,以此次日唐联合为证,在勅书上写上勅日本国天皇。" 是这样,真备真正的意图原来在这里!朝衡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即便日本被置于册封之下,但只要承认了其天皇封号,当然也就保住了凌驾于新罗王和渤海王之上的地位。 朝衡抚摸着鬍鬚注视着,这就要看玄宗如何回答了。 玄宗唿地站了起来。 "朕以为那样也可以。日本的主明乐美御德如果接受册封,授予天皇封号也无妨,勛位封为柱国。" 所谓柱国,是唐朝的第二勛位,官品可与二品官相比。新罗王也是被封为柱国。 天皇这个词,在道教中是指统治宇宙的天帝,北极星被神化后就被称做天皇大帝。 "可以吧,朝衡?别一副奇怪的表情了。如果将日本国王称为天皇,我们道教的教义也就得到弘扬了。" 杨国忠欣然点头。 玄宗的大方简直不是正常人所做得出来的。 吉备真备终于放心了。对着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清河和古麻吕直瞪白眼。 这一交涉结果,就大唐方面而言,除成功地在时隔270年之后再次将日本纳入到册封体制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而日本方面却获得了大成果,得到唐政府不干涉日本和新罗关系的承诺,并使唐政府承认了天皇封号,虽说是在册封体制之下。 吉备真备是舍名求实。从盟约的内容来看,真备认为将册封改为联合或同盟够不错了,他可以昂首挺胸地回到奈良了。 虽然被蒙在了鼓里,但朝衡还是佩服真备老辣的外交手腕。 但是……但是啊,这是和杨国忠达成的盟约。唐帝国和新罗的册封关系是经歷了多年的战争之后,在先人们流血努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日本要对大唐的友邦新罗发动战争,而唐政府则承诺说对此不干涉,况且也没有与新罗进行任何商量。从外交常识上讲,这些是难以想像的。再就是天皇封号的问题。时代向前推进1140年,也就是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后,双方签订了所谓的《马关条约》。因为在条约的开头写的是"大日本国天皇谨向大清国皇帝呈请……",清朝全权大使李鸿章对"天皇"称号提出了异议,最后改为了"大日本大皇帝"。 封号问题就是这样的复杂、微妙。 玄宗围着小接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