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页 (第2/2页)
过去也支持国内研发,可惜四年前他力排众议採用一家私企的产品,结果私企拿出来的样品很好,最初产品也很好,渐渐就买通验收人员偷工减料了,最终导致事故,为此那位主要负责人被查得很惨。你不能怪没人替你们私企做主,关键是没人敢替你们打包票。另外,比如招标如果允许私企参与,你信不信,绝对有不少私企参与,最初拿出的标书比谁都好看,价格比谁都优惠,若真从字面上来判断,你还比不上他们。但等预付款一付,乙方就摇身一变挟持甲方了。为了大浪淘沙,招标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才能调查清楚,那么谁家愿意额外出这些钱辛辛苦苦来扶持一家私企?换你,是不是也要算算招标成本?有些事你不能心急,声誉需要一点一点地积攒,现在的环境已经远远好于过往。比如等你这儿的研发中心落成投入运作,这就是最拿得出手的硬条件了。华北那儿,我会替你问问。」 柳钧差点儿失望,想不到最后形势急转,他清楚宋运辉轻易不会答应,答应的话就一定会有结果。柳钧高兴得蹿起来,恨不得抱起可可往上抛。他抓住宋运辉的手连声说谢谢。宋运辉却不居功,指着工地道:「今天看到你这样的真投入很不容易,一个人坚持理念一条路走到黑很不容易,你得相信往后有越来越多支持产业振兴的管理者出现。新任市委曹书记,我前儿刚与他见过一面,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我们谈到去年底开始讨论的绿色gdp[2] ,谈到本市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信你们的曙光就在前面了。」 「真的会有我们的机会?」柳钧不知为何,却不怎么相信换一个市委书记会真有曙光降临,毕竟像宋运辉这样的知识型干部太少。 「不要因噎废食嘛。不过作为你,你也得兼顾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注意扩大你的规模,增值你的利税,你总得让大多数不懂科研的人看到珍惜你的理由,也不能光顾着自己属下科研人员的创新。」 柳钧不禁抓抓头皮,他奇怪宋运辉总能抓到他的弱点。于是他老老实实地道:「我在工厂新址上筹建一个铸造车间,以后我们的产品范围可以扩大很多,产能也将大幅度提高。我这回投入得特别多,索性让铸造车间更上个台阶,资金紧张得我每天睡觉做梦抢金库。」可又忍不住得意地炫耀,「不算这儿的研发中心,我现在全公司生产用地接近一百亩,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儿规模了。」 「好,趁年轻,吃点苦算什么。回头等车间安装得差不多,再通知我去看看。」柳钧的这点儿规模,相对于宋运辉指挥的千军万马,着实算不得什么,他很难为此产生共鸣。但宋运辉看好柳钧的坚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人能脚踏实地将理念变为现实,太不容易。「铸造车间的污染会不会很大?我看到新的规划,城市准备往你们工业区的方向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