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少年游_第3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页 (第1/2页)

    套用那首《定风波》的台词,“你陪了我多少年。”

    两个人里总要有人先伸手去跟对方和解,你第一次伸出手,就会知道这丝毫不难,渐渐地你就能跟全世界和解了。

    所以如果说这本书里最让我满意的情节,我想是那场家宴,路明非长大了,叔叔也拉风极了。我在《龙族》里写过愤怒、不甘和孤独,我不介意把这些黑暗面的情绪暴露一些给我的读者,因为这种东西本就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我若是一昧地写阳光的一面,那么《龙族》就不会是部大作品,顶多是清新有趣的小品。但最终还是得有东西来化解那些黑暗的情绪,我想那就是“爱”吧。

    那种温暖的爱,过了这么多年,我才学会如何去写它。

    结语与花絮

    写过的悲剧远多于喜剧,应该是我受佛教的影响比较多。

    佛教中有个为人熟知的概念,叫做“众生皆苦”,又总结了的八种痛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及五蕴炽。

    《法华经》又说,“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日本是个受佛教影响很深的地方,写到日本,故事不由得就沉重起来。不过也好,故事到了这个时候也该有所改变了,真实的世界里本就没有那么多心想事成。

    前几天我接受《人物》杂志的採访,他们问起我畅销小说的商业化的问题,我给他们说了我某个俄罗斯作家朋友的理论。那个朋友叫dmitry glukhovsky,他说作品总是分为两个部分,外面的糖衣和里面的苦药,读者读一本书读进去了,最初总是因为糖衣,但如果一个作者只是执着于给读者餵糖豆,那么他的作品的价值就值得怀疑了。让你真正铭记一部作品的原因,往往是内核中那粒微苦的药,那是这部作品的灵魂。

    如果《龙族》只是部短小精悍的作品,那么也许我们还能跟大家逗个乐子,写些喧闹欢腾的段子就好,但这本书已经伴随很多读者成长了四年,人生中能够追着一部系列作品读四年的时间是很少的,那么它很可能最终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它应该是一部更有价值的作品。

    希望这本书完结后的十年你回想起其中的某个桥段仍旧会心中一动,说,原来那时江南要讲的是这个心情啊……

    十年前我写了一部叫《九州缥缈录》的作品,里面有个男孩叫吕归尘,他的祖父曾经在三年中教会他整个蛮族的歷史,他只能理解一部分,觉得另一些东西对他来说太晦涩艰深了。祖父说,老师教你的东西有些是让你现在就懂的,有些是留待你将来再懂的,时间过去,也许你会在某个时候忽然回想起老师说过的某句话,那就够了。我肯定不是读者的老师,我只希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某个时候也许福至心灵,我们能够在某个当初被忽略的情节上心生共鸣。那么这部《龙族》就是我们共有的世界了。

    我所记得的花絮

    路明非和绘梨衣一起吃饭的那家餐馆,东京的插teau joel robuchon,我和我的经纪人一毛不拔大师去吃过,确实是一间如小说中描写的餐馆,在惠比寿附近。

    座头鲸的原型是《侠探寒羽良》中的海坊主,《银魂》里神乐的父亲也叫海坊主,各式动漫中的海坊主都是光头或者秃头,因为海坊主在日本神话中就是一种头上没毛的巨型生物。

    东京市长小钱形平次的名字源自《银魂》中的某硬派“同心”(明治时期的警察),插teau joel robuchon的总经理东城步也出自《银魂》,着名的猥琐人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