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少年游_第4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页 (第1/2页)

    围城果然是个城,围城中的每一个人第一规规矩矩地遵守着表面上的准则和利益界限,我以为整部书里只有两个人略微超出了围城的界限——赵辛楣和钱钟书先生自己。

    赵辛楣打破了围城,虽然为此她不得不逃往重庆去某一个新职位。他在并不那么慷慨地展示了一下侠客的自由精神后匆匆溃逃,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侠客精神的悲哀。

    我不知道钱钟书先生为什么会写赵辛楣,他的存在使这部小说最终摆脱了一个致命的灰色色调而有了一点喜气。赵辛楣是仗义的,正如他对方鸿渐的帮助、对孙柔嘉的照顾;赵辛楣也是有理想的,就像他对苏小姐的爱慕;赵辛楣还很能理解别人,他能体会李梅亭等人有家有室的窘迫而提议日后的旅程完全由他们安排;赵辛楣还是聪明的,他能分析很多人的想法和形式,当然不包括苏小姐;最后,赵辛楣是勇敢的,他比方鸿渐更像个男人。

    整部书里,只有赵辛楣一个人有勇气打破周围的城去追求一个梦幻,所以我忽然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自由的侠客精神,哪怕只有一点点。

    不过,最终的赵辛楣是失望的、无奈地,和不得意的。

    “我劝你别推。假使我也结了婚,那时候,要借钱给朋友都没有自由了。”这是赵辛楣在书中说的最无奈的一句话?也许吧。

    最终苏小姐都不会回到他身边,虽然她还经常来看他,有时会一丝一丝调起以前的感情。不过赵辛楣最终准备用婚姻这个最大的围城来包裹自己。

    “辛楣很喜欢那个女孩子,这一望而知的,但是好像并非热烈的爱,否则,他讲她的语气,不会那样幽默。他对她也许不过像自己对柔嘉,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

    这是方鸿渐的心里话,有一点侠情和没有过侠情的赵方一对狗友最终走上了同样的道路,最后一点侠客的自由在围城下崩溃。

    可最后赵辛楣说:“我对她泛泛得很。”算是对苏小姐最终的评价,可是我却不信,无论怎么来看,赵辛楣都无奈而低沉地说着这句话。对于苏小姐那个理想,赵辛楣心中还是有一点痛的吧?

    最后顺带说一下唐小姐。最初的围城是史兰芽演的唐小姐,看了以后念念不忘,事实上并不是觉得史兰芽好看,甚至不记得她的模样,我印象中更多的还是钱钟书先生自己笔下的唐小姐。之所以对史兰芽还有印象,多半要归功于钱老先生赋予这个角色的神韵。

    唐小姐很好,但唐小姐并没有充分的出现理由,不像是围城世界中的人,大概是钱老先生所谓理想女性的化身。

    “唐小姐恨不能说:‘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可是只说:‘那么再会。’”

    唐小姐是这个书中最可爱的女孩子,但是她也在某个围城中。

    再读《围城》,中间过去了七年,钱钟书先生已经过世了。如果方鸿渐是钱老先生自己的投影的话吗,我蛮想知道赵辛楣的原型是谁,我虽然不能变成赵辛楣,却也很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

    相爱已是回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次看完《东京爱情故事》都想起这句话来。

    赤名莉香那么爱永尾完治,永尾完治也喜欢过赤名莉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阻碍让他们必须天各一方,可就是不能在一起。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爱情这种东西太让人沉溺,所以造就太多的悲剧。

    很多年前《东京爱情故事》播放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