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页 (第1/2页)
这里位于石嘴头山的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平地盖起了一座座殿堂,雕樑画栋,白墙红顶,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更是光彩夺目。 守陵的坟丁们早已倾巢出动,跪在皇陵的两侧,恭候幼主顺治拜谒。说实在的,经过这一路上的颠簸,又徒步行走了那么长的山路,福临此时已是筋疲力尽,路上再也听不见小皇帝的大唿小叫了,他迈着沉重的双脚,在海中天和铁穆尔的搀扶下,愁眉苦脸地向前挪着步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奴才们给皇上叩头了,恭祝皇上吉祥!」一个管事模样的坟了给福临行了晋见大礼之后,说道:「今日天色已晚,就请皇上在陵前的阳宅里安歇,明日一早再『簪柳扫墓』如何?」 福临正巴不得坐下来休息呢,立刻点头应允,随口问道:「什么是『簪柳』?」 「奴才回皇上的话,这是民间的一种风俗,谚云: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还有一说是: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手。据查,这种上坟野祭典礼,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到了唐朝便以政令明事规定为扫墓节。」 管事坟丁侃侃而谈,能有机会在皇上面前一显口才,也是他的荣幸呀,这两年来守在这皇陵,孤苦伶仃,只有以古书为伴,倒也能派得上用场。可是幼主福临却听得一头雾水,什么黄巢,春秋战国?福临不问尚好,一问却更煳涂了,不能再问了,这汉人的事情也未免太复杂了,怎么他们什么事都可以溯根求源扯得很远?我们满族也得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吗?看来是的,汉人就是聪明,有朝一日我大清一统天下,还得靠众多的汉人来管理天下,他们曾经建立过那么多的朝代,经验丰富嘛! 福临想着心事,低头不语。管事的坟丁以为小皇帝听得入迷,便又滔滔不绝说开了:「据奴才所知,《唐书》和《通典》里记载,唐明皇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年下了一道敕令,规定『寒食上坟』,并『编入五礼,永为完式』。此后,清明祭扫渐成习惯。而燕京一带每逢清明日,男女簪柳扫墓之普遍更甚于其它地方。正所谓『满怀忧恨锁干坤,佳节凭谁记泪痕?只见驱车荒草路,纸钱烧去更消魂。』」 「嘿,我说你这个人,真会卖弄,你把那些汉人的习惯硬搬到我大清国来干什么?还喋喋不休地说给皇上听,我看你是不是别有居心?你是不是明朝的奸细?快说?」巩阿岱早就听得不耐烦了,恶狠狠地盯着这个坟丁。 坟丁的脸色变得煞白,声音颤抖着跪地求饶:「大……大人,皇……皇上,请恕奴才多嘴,奴才整日呆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们,他们只知道吃喝玩耍,没有人愿意听我的讲话。奴才今日看见皇上驾临,心里高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