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大赢家:刘邦大传_第3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页 (第1/2页)

    有次里吏责陈余办事不力,以鞭答打之,陈余怒,欲起身反抗,张耳阻止之,并以身掩护,代陈余受答。里吏怒消离去,张耳带陈余至外面桑树下,责备之:

    「我一再教导你,难道你都忘了!?我们两人责任重大,怎可为一小吏之辱而寻死?」

    陈余立刻答谢,两人并向天地共誓,结为生死与共之刎颈交。

    陈胜占领陈城时,张耳偕陈余共见之,以两人素有贤名,陈胜非常高兴,聘之为参谋。

    陈胜欲自立为王,张耳阻之,认为应先攻打秦廷,重建战国时代6国之后裔,并宣示以天下为公,据咸阳,诛暴秦,以成帝业,但未为陈胜接受。

    陈余又劝陈胜,应派兵经营赵地,因为赵人一向强悍善战,若得赵军支持,就不用再担心秦国之武装部队了。

    陈胜便以自己的亲信——陈国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及陈余为左右校尉,率3000人北向经略赵地。

    武臣等由白马津渡过黄河北上,原赵国贵族后裔及地方长老纷纷响应,结集了数万兵马,号为武信君,并攻下赵地十余县城。

    粉饰太平,赵高夺得主导机

    虽然关东一带叛军四起,但秦王朝的京城咸阳仍显得一片太平。即使由东方常有探马急报动乱讯息,但朝廷总以流寇处理之,未曾重视。

    由于有函谷关为屏障,咸阳城所属的关中地区拥有极为优势之地利。这块土地原为周王朝立国的大本营,周平王东迁后,便将它赠送给秦国经营。

    400年来,关中不但富裕,而且防备完善,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政治、军事及经济重镇。

    除函谷关外,北有萧关要塞,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地势险要。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不论中原有如何变局,关中都不易受到影响。

    因此仅管各诸侯国后裔已快速自立,天下大势很快又回到了统一前的情势,但二世皇帝胡亥仍稳稳地安坐其位,似乎未受到影响。

    由于身为幼子,从小便缺乏掌权的心里准备,如果不是赵高半强迫式的拥立,胡亥绝不会登上皇帝宝座。

    虽然并非天生愚蠢,但胡亥对掌权及治国的确毫无概念,他作皇帝只是为了享受自己的生活而已,人民的需求。政治秩序的维持,跟他好像一点关系也没有。

    秦始皇晚年,由于统一政策失败,各地已严重不稳,加上军役、劳役太多,人民流离失所,小集团盗贼四起,抓不胜抓。始皇去世后,执政的宰相李斯彻底检讨施政上的缺失,乃决定暂停大型军役、劳役;与民休养生息。

    他和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共同进谏胡亥,为求长治久安之道,应降低王朝享受,减税薄赋,平息民怨,重揽人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