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页 (第1/2页)
口号唱得愈响的,必定是问题愈多的,所以只有在绝仁弃义的时候,仁义才最能被遵守,人民也才能恢復孝慈。 每个人都自认为聪明,每个人都只顾着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社会自然是笑贫不笑娼,贪污横行,盗贼都成了英雄。所以只有绝巧弃利的时候,这个世界才能循规蹈矩。 圣智、仁义、巧利,其实都是人伪,只是种文采而已,是不足以顺其自然来治理天下的,所以会刻意的强调,要别人来遵守。其实这样的方法,只会把事情搞得愈糟罢了。 老子这段话是崇尚朴质、反对文采,或许会被视为违反社会进步,但若以经验层次观之,老子的说法却颇有道理。过分运用智慧,的确常弄巧成拙,不如朴质直接的来得有效果些。 宋义出任卿子冠军时的故作姿态,张耳以巨鹿为战场想重建合纵美梦的规划,陈余过分的自我保护,反而损害了和张耳多年的友情,在显示知识分子的虚伪及浮华。因此当初生之犊的项羽出现,以朴质无华的作风,凭着决心和勇气去展现人类求生存最原始的本能时,一些沙场老将立刻黯然失色。 击败项梁后,挥师北上包围邯郸的章邯军团,在战略上的确是明锐而出色的。但连续的重大胜利,使军团将领显出了要命的骄气,以王离、苏角及涉闲的勇勐、智慧及经验,如果不是过于重排场、摆姿态,凭项羽的楚国北伐军的实力,绝不可能如此轻易便获得胜利的。 相反地,项羽在这一次身任全军统帅的「处女秀」中,绝少有表现的野心,只想为项梁復仇,只想全力去解救邯郸之围,「少私寡慾」,反而能完全发挥惊人的作战实力。 刘邦大传--第三章 刘邦西进 第三章 刘邦西进 刘邦在成武击败秦国东那都尉的戍卫部队,得意之余,将其西征军更深入北方战场,他表面的理由是西征军必须补充足够的粮食和兵力。 收编流亡军,组成自助军团 刘邦的西征军团直接指向关中,但声势上远不及巨鹿的北征军团。 由于楚国兵员不足,刘邦奉命采「自助餐」式组军,除了少数原直属部队及楚怀王配属少许楚国正规军外,其余的编制,必须沿途收编陈胜及项梁溃亡后流散在各地的残军。所以西征军团即使能顺利组成,也是个十足的杂牌部队。 刘邦的作战天才远不及项羽,但交朋友的技巧可是第一流的。 相当体面的外表,加上一副毫不在乎的神情,举止随和,不修边幅,作这种杂牌军的领袖最吃得开,嘻嘻哈哈没什么压力,大家很快便混熟了。 民间流传着:「沛公真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