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页 (第2/2页)
阳,《易经》讲干坤,老子讲刚柔,孔子讲仁义,西洋黑格尔讲正反,马基维利在《君王论》中讲求狮子的兇勐及狐狸的机智。 一切一切所说的都是宇宙间、人世间两股相反力量的互动和融合。世问上的东西没有「绝对」,「绝对」推到底经常不是好的结果,干卦到第六爻成了「亢龙有悔」,坤卦第六爻则「龙战于野(内争)」,《易经》则讲「剥」极反「復」,「否」极「泰」来。老子也以为过刚容易遭到溃灭,过柔则易于被欺侮,刚柔并济才是人间之「道」。 在战争和行销学上的道理也一样。战争讲求气势,行销讲求声势,「势」足够可以压倒对方的士气,击溃敌手或囊括市场。但势太强而成为虚,有了虚便容易为对方所乘,可能会因而溃败。 讲声势战时最重要是实力,本身条件不足以压倒优势的,最好採用蚕食的策略。蚕食讲求实利,步步为营,寻求累积的实力。但蚕食的重点,在让对方不觉得「太痛」,不致引起对方的「危机意识」,等到对方发现时,自已实力已足够了。否则蚕食一点,对方便立刻计较,那也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了。 声势战风险较大,赢不过对方,本身便要损失惨重,即使不至于灭亡,也要很长时间的疗伤。 所以声势战不可常为。军事上有「百战百胜,其国必亡」的警句,便在说明即使全打胜仗,声势战也不可以常用,否则实力必会大伤,长期而言绝对是不好的。 偶一为之的声势战,规划非常重要;一次不成,想再造声势,也不容易「势」得起来。 项羽的巨鹿之战,用的便是声势战,一次而中,便可取得相当优势,但若失败,则「吃不完兜着走」! 在这次战役中,项羽固然是领衔主演的主角,但幕后导演的范增功不可没。决心、勇气及细心规划,是这次成功最主要的因素。 声势战使用在势均力敌或己方略逊一筹的时候,多少有点投机心理,但也比较能一次便解决问题。 蚕食正好颠倒,这绝对急不得,只要让对方警觉,可能便要全盘尽输。 蚕食自然也需要规划,只是规划不必太详尽,最好是先抓住大方向及逐步履行的步骤。蚕食最重要的是执行,执行中必有调整或改变。蚕食策略必须容易执行,弹性也较大,不断的尝试加上耐心和意志力,是採行蚕食策略最重要条件。 蚕食大多用在本身条件尚不足以和对方硬碰硬对抗时。对方力量虽庞大,但组织松懈,正在走下坡时更容易用蚕食策略来对付之。 蚕食由于时间花得长,中间变化较多,所以规划上的弹性愈大愈好,以便能面对环境改变时立刻发挥其应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