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章 朱元璋:咱不就是做了亿点错事嘛? (第2/2页)
。 “陛下,不知叫臣来,所为何事?” 朱元璋说:“倭国使臣不是说来京?这么多天了,怎么没动静?” 礼部尚书李原名说:“不知道啊,他们一直并没有具体说明来的时间,也没有向大明汇报实况。现在是才出发啊,还是在路上,都不知道!” “这群海外岛民,就是没规矩,罢了,你礼部多关注点。这次倭国派使臣来,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事。” 李原名点头,说: “陛下,依臣看,倭国怕是有狼子野心。起码,有对大明不臣之心啊!” 这点朱元璋当然明白,毕竟元朝时期,倭国就和元廷发生了不少摩擦,导致双方关系恶劣。 而到了明朝建国,朱元璋要各国来朝,起码周围二十几个国家都乖乖来了。 唯独倭国没有来。 于是,洪武二年、三年,朱元璋都派使臣去倭国。 结果都以闹僵收场,那时候倭国也是南北混乱,各自为政,就因为朱元璋的强势,居然反而让倭国内部团结了一些。 后面,也基本上是对大明敌视,好几次差点直接爆发冲突。 尤其是倭寇问题,倭寇是倭国的一些武士浪人之类的,渐渐成了气候,跑到大明沿海各地勾结海盗、土匪,为非作歹。 但这些倭寇说是和倭国朝廷无关,实际上背后千丝万缕的关系非常复杂。 否则当初也不会和胡惟庸勾结,毕竟一群贼寇再厉害,能和大明宰相勾结? 所以,背后必然是倭国朝廷的支持,说是倭寇和胡惟庸勾结,实际上是倭国和胡惟庸勾结。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倭寇问题,还是勾结胡惟庸,亦或者是几次都不愿意臣服大明等等,都可以看出,倭国狼子野心啊! 尤其是如今,倭国内部问题解决了,南北已经统一,突然派使臣来大明,意味难明。 “若不是咱一心要解决北方问题,区区倭国,早就发兵了!” 朱元璋还是很自信的,之所以元朝时期,元廷奈何不得倭国,是因为蒙古毕竟是草原人,他们的铁骑陆地上可以无敌,可海上作战就逊色很多。 蒙古海军,可不是段子啊…… 但明朝不一样啊,尤其是朱元璋时期,他在和陈友谅打仗时,就是因为陈友谅水军非常厉害,好几次打的老朱无法应对。 所以老朱非常重视水军,当年能打赢鄱阳湖之战,就说明大明的水军不差了,再加上后面老朱重视,可以说水军并不差。 要不是北元蒙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以老朱的脾气,周边各国都臣服,你倭国三番两次不服,那不打你才怪! 所以,面对周边各国,北元是明面上的敌人,倭国则是眼中钉! 朱元璋沉思一会儿,又说: “这次,接待交给允熥,你啊,不要过多掺和,允熥对倭国的意见很大,比对高丽意见还大。他若是要收拾倭国这个亲王,挑起事端,那也无所谓。” 李原名笑了:“陛下,皇三孙要搞事儿,岂是我能掺和阻拦的?我又不傻!” “老东西,你倒是被允熥整的油滑不少!”朱元璋骂了一句。 李原名说:“那些个不油滑的,已经下葬了……” …… 南京城! 秦淮河两岸,一向非常热闹。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 当然或许晚上更热闹,因为这里晚上,两畔的青楼妓院,无数人,进进出出,谈着白花花的生意! 此刻,天色渐渐晚了。 这里人来人往,每一家挂着灯笼亮堂堂的青楼里,都开始了她们的工作! 秋风起,有些瑟瑟! 春风楼! 这里是一家私人青楼。 秦淮河两岸有十多家高档的青楼,实际上都是朝廷的,朱元璋默许的,朝廷穷,赚钱嘛,不丢人! 也有私人青楼,春风楼就是。 但春风楼能在官方青楼林立的秦淮河畔立足,足见底蕴! 只是此时看起来,似乎生意并不好! 此刻,有一个头戴高帽,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看着清风楼的匾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 “这次,有多少女子?” “回阁下,共计一百五十名,已经全部藏起来,这两天就能转移,运出城。”身后,一个身穿华服的中年人回答! 那白衣高帽中年人点头: “很好,你滴,大大滴忠诚!!” “嗨,阁下……” 中年男子笑了,随即又说: “哦,这次大明朝廷,让谁接待本王?” “是大明陛下第三个孙子,皇三孙朱允熥!” “朱允熥?”中年男子眼睛微微一眯,说: “等转移这批女子后,我再去会会他。这次来大明,可不仅仅只是想弄大量美丽女子回去……” 中年人说着,脸上带着邪恶的笑容。 “让一个毛头小子来接待我?就看我怎么折腾搞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