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章 话、在憋啥子大第招 (第2/2页)
在那边。 再说了,这事儿和她又没关系,也惹不到她,她还没那么闲的浪费精神力到孙华身上。 “可不是嘛,上次又是被打又是被吊树上,俺们都以为他醒了后会去找他堂哥,结果他醒了后哪里都没去,也不找李宾知青的麻烦,还老老实实的跟着知青们一块上山。” 吴大娘转过来跟接头一样小声道:“俺们可不信孙华真能老实,村里娃娃们都盯着他呢,他愣是啥动静没有,整得俺这心里没着没落的。” 套孙华麻袋的可是她四个儿子,虽然四个怂蛋玩意都跟她保证孙华肯定没看到他们,可事儿都有个万一,这万一要是看到了呢? 老大老二还好,老三可是兵蛋子,刚升到排长,可千万别影响到他。 你说你有个啥动静她也好防患啊,这一动不动的可太折磨人了。 林月曦这下更好奇了,孙华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连村里人都这么厌恶他。 她从刘怀那知道,吴大娘的三儿子吴三壮可是在西南那边当兵,据说半个月前回来探亲时穿的军装是带着四个兜。 现在的军装没法直接看出军衔,只能从军装上有几个兜来判断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战士穿的军装只有胸前的两个兜,军官穿的军装则在上衣下摆处多了两个挖兜,一共是四个兜。 吴三壮回来时穿的那身军装有四个兜。 这时候的农村人要想换门庭非常非常难,城里人能吃供应粮还每月都有票据可领,一直是农村人所向往,所以但凡要是哪家出个工人,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祖坟冒了青烟了,甚至全村人都觉得自豪。 可工作哪是那么容易找的? 之所以有知青下乡,还不就是工作岗位不够嘛。 都一群年纪不大一挑就容易上头的小年轻,城里这种闲人太多了上头怕这些人聚集起来会闹事,还是扔乡下去让他们先吃吃苦泄泄没必要的精力。 这条路对农村人来说基本是堵死的,于是只能选第二条路——当兵。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而且军人有津贴,如果出任务还有奖金,提了干的话还有希望能带家属随军。 所以,对于农村来说,家里只要有一人当兵,就是家里多了个吃公家饭的城里人,而且这个城里人不仅让他们走出去背能挺得笔直,还能贴补家用,更是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很自然的,哪家要是有个当兵的娃子,那这个娃子就会是全家的保护对象,当然,脑子有毛病那种除外。 更更何况是吴三壮这种已经有四个兜的! 按说套麻袋这种容易给吴三壮留下污点的事儿李三毛家不会让他去碰,可那晚他偏偏就在。 除非,吴大娘一家和孙华本身就有私仇。 果然,浇好了水的吴大娘有些憋不住话了,放好水桶后拿了把圆凳坐到躺椅旁。 愁着脸特显心虚的小声道:“曦丫头,俺也不瞒你了,孙华那晚是被俺家的几个儿子给打的。” 林月曦似是完全不知情一样面露惊讶,也小声的好奇道:“这是怎么回事,是孙华和大娘有什么过节吗?” 瞅瞅这话多耐听,是孙华和她有过节,不是他们家上凑着去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