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 大宁新程:流民、虫灾与暗流 (第2/4页)
”朱权询问沈书瑶的意见,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沈书瑶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王爷此举甚好。通过交流,既能消除误会,又能寻求合作机会,共同为大明的稳定贡献力量。” 在沈书瑶的全力协助下,朱权精心筹备了一场盛大的藩王聚会。王府内张灯结彩,装饰得格外华丽。来自各地的藩王们带着随从浩浩荡荡地抵达大宁,受到了朱权的热烈欢迎。 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歌舞表演精彩纷呈。朱权起身举杯,向各位藩王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之情:“各位王爷,今日相聚大宁,是我朱权的荣幸。愿我们携手共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藩王们纷纷举杯回应,气氛热烈而融洽。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背后,却隐藏着一丝紧张与猜忌。 “宁王,听闻大宁近来发展迅猛,不知有何秘诀?”一位藩王面带微笑,语气中却带着一丝试探,眼神紧紧盯着朱权。 朱权不慌不忙,从容地回答道:“不过是顺应民心,推行新政,与百姓共同努力罢了。” 在聚会期间,朱权与藩王们就民生、经济、军事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大宁的发展经验,同时也虚心倾听其他藩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聚会,朱权成功地消除了部分藩王的疑虑,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与合作。 然而,朝廷对藩王的态度却始终让人捉摸不透。虽然大宁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朝廷的猜忌并未完全消除。 “宁王在大宁的所作所为,虽有成效,但也要防止他权力过大,威胁朝廷。”一位朝廷官员在朝堂上忧心忡忡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朱权深知朝廷的顾虑,他更加谨慎地行事,严格遵守朝廷的各项规定。同时,他也积极向朝廷汇报大宁的发展情况,以表明自己的忠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宁的工坊逐渐走上正轨。流民们通过辛勤的劳作,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为大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亏了王爷和王妃,让我们有了安身之所,还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一位流民感激涕零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花。 沈书瑶看着工坊内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欣慰。她深知,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个付出都将换来大宁更加美好的明天。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这一年,大宁遭遇了一场罕见的虫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如乌云般汹涌袭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百姓们心急如焚,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这可如何是好?庄稼都被蝗虫吃光了,我们今年的收成可怎么办?”百姓们望着被蝗虫肆虐的农田,悲痛欲绝,哭声、哀叹声交织在一起,笼罩着整个大宁,仿佛被一层阴霾所覆盖。 朱权和沈书瑶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他们立刻召集幕僚和官员,商讨应对之策。 “王爷,此次虫灾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否则大宁百姓将面临饥荒。”沈书瑶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焦急与担忧,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朱权紧锁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本王即刻下令,组织百姓捕杀蝗虫。同时,向朝廷请求支援。” 于是,一场全民灭蝗的行动在大宁展开。百姓们纷纷拿起工具,冲向田间地头,与蝗虫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沈书瑶亲自带领王府的女眷们加入灭蝗队伍,她们不顾烈日的炙烤,汗水湿透了衣衫,依旧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奋力驱赶蝗虫。 然而,蝗虫数量太多,灭蝗行动进展缓慢。朱权心急如焚,他日夜奔波在田间地头,指挥着灭蝗工作,声音都变得沙哑。沈书瑶看着疲惫不堪的朱权,心疼不已。 “王爷,您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休息一下吧。这里有臣妾和大家呢。”沈书瑶关切地说道,眼中满是心疼。 朱权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书瑶,百姓受灾,本王怎能安心休息?只有尽快消灭蝗虫,才能让百姓安心。” 就在大家感到绝望之时,沈书瑶突然想起自己在医书上学到的知识,蝗虫可食用且有药用价值。她心中一动,立刻向朱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爷,臣妾听闻蝗虫可食用,且有药用价值。我们不妨将捕杀的蝗虫收集起来,制成食物和药材,既能减少损失,又能为百姓增加收入。”沈书瑶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朱权听后,眼前一亮,兴奋地说道:“书瑶此计妙极!就这么办。” 于是,大宁百姓在捕杀蝗虫的同时,开始将蝗虫收集起来。经过一番精心加工,蝗虫被制成了各种食物和药材。这些食物不仅解决了部分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成为了大宁的特色美食;而药材则被送往药房,为百姓治病。 在朱权和沈书瑶的共同努力下,大宁成功度过了这场虫灾。百姓们对他们更加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