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暗流涌动:北元骚扰下的大宁局势 (第1/4页)
宁王朱权阔步走下城墙,身姿挺拔,尽显王者风范。一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使者牵着一匹通体黝黑、鬃毛随风飘动的汗血宝马,早已候在一旁,见宁王走近,“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双手毕恭毕敬地呈上一个盖着皇家玉玺鲜红印鉴的密匣。朱权目光如炬,神色凝重地伸出手,接过密匣,他深知,匣中所藏,是大宁命运的关键转折。 朱权利落地打开密匣,抽出那卷明黄色诏书,目光如电,迅速扫过每一个字。诏书上,皇帝对北元来犯一事高度重视,批准了宁王主动出击的计划,同时着重强调务必谨慎行事,力求一战功成,稳固边境安宁。此外,还责令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全力协同,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阅毕诏书,朱权心中一块巨石落地,使命感却愈发强烈。他虽年仅十六,却早已跟随诸王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战役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与卓越的领导才能。此刻,面对大宁的危机,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与果敢,远超常人。 “来人!速传张泽、萧烬羽前来议事!”朱权声如洪钟,雄浑有力的声音在空旷处回响,尽显威严。 不多时,张泽与萧烬羽匆匆赶来,见到宁王,“唰”地一下整齐行礼。 “王爷,可是朝廷批复已至?”张泽语气中难掩急切。 朱权微微颔首,将诏书递过去,神色庄重地说道:“朝廷已恩准我等计划,命我等全力出击,务必焚毁北元粮草辎重,挫其锋芒。张泽,你即刻统领精锐骑兵,务必在三日内完成筹备,听候军令;萧指挥使,你需即刻调遣锦衣卫,全方位监视北元动静,情报务必精准无误,不得有丝毫差池。” 张泽双手接过诏书,快速浏览后,眼中闪过决然,单膝跪地,高声说道:“王爷放心,卑职定当殚精竭虑,万死不辞!” 萧烬羽也神情肃穆,抱拳道:“王爷,卑职定当倾尽所能,安排锦衣卫严密监视,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向王爷禀报。” 朱权目光深沉地看着二人,严肃说道:“此次行动,关乎大宁生死存亡,乃至大明边境安稳,容不得半点疏忽。张泽,你与朵颜三卫骑兵务必协同作战,发挥出最强战力;萧指挥使,锦衣卫要与军队紧密配合,提供精准情报,确保行动顺利。虽说锦衣卫主要职责在于维护皇权、镇压异己,但如今大宁局势危急,还望萧指挥使多加费心,在军事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人齐声应道:“谨遵王爷令!” 朱权又看向萧烬羽,语气中带着几分嘱托:“萧指挥使,如今大宁局势紧张,城内人心惶惶,你务必多派锦衣卫维持秩序,切不可让奸细有机可乘。” 萧烬羽抱拳应道:“王爷放心,卑职已安排众多锦衣卫在城内各处巡查,绝不放过任何可疑之人。” 朱权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二人在,本王便安心许多。此次行动若能成功,你二人皆有大功。” 张泽与萧烬羽连忙谢恩。 待二人离去,朱权独自伫立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黑暗,心中思绪翻涌。他深知,这一战不仅是对自己的重大考验,更是大宁生死攸关的时刻。尽管年轻,但凭借着过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他坚信自己定能带领大宁军民渡过危机。 这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大宁城的街巷上。沈书瑶带着贴身丫鬟和嬷嬷,前往城中最大的布庄,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购置厚实保暖的布料。她一袭素色锦袍,外罩同色披风,头戴精巧帷帽,轻纱摇曳间,隐隐露出温婉面容。 踏入布庄,店内伙计立刻满脸堆笑迎上来,“侧妃娘娘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不知娘娘有何吩咐?”沈书瑶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我要挑选些上好的棉麻和羊毛布料,给将士们做冬衣。”伙计忙不迭点头,引着沈书瑶来到各类布料前,一一介绍。 正当沈书瑶专注挑选时,布庄的门帘一挑,萧烬羽走了进来。他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身姿挺拔,气势不凡。可这平日里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