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7章 杜行申曲剧社在浦江镇古戏台演出元宵节《女看灯》 (第5/5页)
戒盘丝洞里去招亲。 我个姆妈巴结人,厨司不用立砧墩,碰薄刀,掼砧墩,作鸡作狗骂闲人。 新亲眷,上六时辰前来到,下六时辰不上门。 阿嫂听见往外行,行来一到场角上,看见三顶轿子飞呀、飞呀,跑得好像飞格能。 第一顶,小娘舅,末角一顶六婶婶,当中一顶一个面熟陌生人,就是侬哥哥我的小官人。 阿嫂连忙禀报姆妈听,姆妈呀,叫你不要骂闲人,新亲眷来上我门。 姆妈吓脱大头魂,放脱薄刀,掼脱砧墩,解脱围身,拍脱蓬尘,拔上鞋跟,叔公叫来伯伯称; 见一个来拜一个,见一个来蹲一蹲,阿像新官要上旧衙门。 阿嫂是拼轧轧拼,拼拼轧轧偷看自己小官人。 清朝姑娘老到老到真老到,只有男人看女人,呒没啥姑娘偷看小官人。 姆妈也是老虎性,抓搭拿我一把扭胸襟,关进里房门,要吃天花粉,铲起大瓜根,天花夜饭吃不成。 阿嫂肚里想才情,台子上,叠椅子,椅子上,放矮凳,矮凳上立我嫂嫂一个人。 头上拔枝杨柳插,其名叫做一丈青。 壁脚里掯、挖、挖、掯,掯脱一点泥蓬尘,两只眼睛看不出,一只眼睛看得碧波又生清。 中堂上,摆起六桌开桌酒,坐勒六六三十六个人,三十五个全认得,一个面熟陌生人,就是你的哥哥我的小官人。 第一只三丝共虾米,第二只鱼翅共肉筋,第三只虾子炒海参,你的哥哥呆人呆人真呆人,象牙筷上撩海参,撩啊撩啊撩死撩煞撩勿成。 阿嫂打声干咳嗽,呃哼!你的阿哥朝上望,阿嫂立着望下睁,越看越有趣,越看越开心,看出神,落脱魂,乒啷当,一个鹞子大翻身! 在那个月满人团圆的元宵之夜,杜行申曲剧社于浦江镇历史悠久的古戏台上,上演了一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女看灯》。 舞台之上,古木雕梁在柔和的月光与灯笼的映照下更显古朴韵味,而戏中人物,仿佛穿越时空而来,为这传统节日增添了几分不凡的色彩。 钱晚秋,一身素衣,眉眼间含情脉脉,饰演的小姑形象温婉又不失灵动。 她轻启朱唇,那沪剧赋子板唱得清脆悦耳,每一个字都如珠落玉盘,直击人心。 而慕容雪,饰演的嫂子则更显端庄大气,她的嗓音醇厚有力,与钱晚秋形成鲜明对比。 却又和谐相融,二人对子戏中,一唱一和,快捷流畅,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纠葛与智慧较量的世界。 随着剧情的推进,台上二人时而低眉含颦,时而笑靥如花,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精准到位,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的观众,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被这精湛的演技深深吸引,忘却了周遭的喧嚣,沉醉在这古老而又鲜活的艺术魅力之中。 演出终章,当最后一句唱腔余音绕梁,缓缓消散于夜空之中,整个古戏台陷入了一片短暂的静默。 随后,雷鸣般的掌声骤然响起,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经久不息。 浦江镇及周边乡村的戏迷们,纷纷起立,有的高声叫好,有的则低声议论,无不称赞钱晚秋与慕容雪的好口才与非凡演技。 “真是绝了!今年这《女看灯》唱得,比去年的还要精彩几分!” 一位老戏骨激动地说着,眼中闪烁着泪光,仿佛看到了戏曲传承的希望。 “是啊,特别是那两位女演员,对子戏唱得如此默契,真乃天作之合!” 旁边一位年轻的戏迷也应和道,脸上洋溢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演出结束后,钱晚秋与慕容雪在后台接受了众多戏迷的祝贺与合影请求。 她们谦逊地笑着,心中却充满了自豪与感激。 这一刻,她们不仅收获了掌声与认可,更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戏曲传承者的责任与使命。 夜深了,古戏台上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那份由《女看灯》带来的感动与震撼,却如同元宵夜的灯火。 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也点燃了浦江镇乃至更广阔天地间,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不灭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