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_第93章 杜行申曲剧社在杜行村土戏台演出沪剧《罗汉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 杜行申曲剧社在杜行村土戏台演出沪剧《罗汉钱》 (第3/4页)

的事,不过这种钱确实有点可爱--

    农村里的青年小伙子们,爱漂亮的,常好在口里衔一个罗汉钱,和城市人们爱包镶金牙的习惯一样,还有一的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

    有的用五个钱叫银匠给打一只戒指,戴到手上活象金的。不过要在好多钱里挑一个罗汉钱可很不容易:

    兴制钱的时候,聪明的孩子们,常好在大人拿回来的钱里边挑,一年半载也不见得能碰见一个。

    制钱虽说不兴了,罗汉钱可是谁也不出手的,可惜是没有几个。

    但罗汉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与普通的康熙通宝究竟有哪些区别呢?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

    关于“罗汉钱”,历史上没有记载,连泉家丁福宝的《历代古钱图说》上都遗漏了它的资料,正因为如此,民间有不少传说。

    一说清朝康熙年间,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叛乱,为了统一大计,皇上派兵前往平叛。

    不料部队到了边关,军饷难以接济,朝廷特许可带兵大将临时铸钱,以解燃眉之急,军方便到当地寺庙求援,深明大义的喇嘛以国事为重,慷慨献出院中所有铜佛及18 尊金罗汉,让军方熔化铸钱。

    因而此钱金光灿烂,故称“罗汉钱”。

    清代流通的铜币是圆形方孔,大小不一,面值各异,上面铸有皇帝年号。

    这次铸的钱是金铜合成,其价值超过面值,为了区别,有意把钱面上“康熙通宝”四个字中的“熙”字减了一笔,以便将来收回。

    谁知铸钱的秘密被泄露出去。

    因为钱中含有真金罗汉,所以后世人称为“罗汉钱”,有幸获得者视如珍宝,很少用于交易。

    罗汉钱版本二:

    二说是道光年间,杭州净慈寺有罗汉像500尊,一位虔诚的信徒偶然在罗汉像的背洞里摸出这种康熙钱,认为神赐,如获至宝,将摸出的铜钱称为“罗汉钱”。

    事实上“罗汉钱”是专为康熙皇帝60寿辰而铸的一种祝寿钱。

    康熙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长达61年,康熙52年(1713年)3月,正是他60大寿,特命户部宝泉局(当时的造币厂)精铸一批“万寿钱”作为寿辰纪念。

    钱币背面左右为满文“宝泉”两字,表示北京户部宝泉局制造。

    这种钱币做工尤为精美,由于有传说掺入金质罗汉的材料而铸,所以后人把它打制成戒指,或把它熔炼提出金子,或当作压岁钱赐予晚辈,或在女儿出嫁时作为压箱钱,致使存世数量越来越少,已成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见品种。

    康熙年间,全国设有24个铸钱局,不同铸钱局铸行的钱币各不相同,将这24种钱币集齐即一套。

    从这24种钱币正面文字看,没有多大区别,皆为康熙通宝,其背文却各不相同,除户部宝泉局和宝源局为满文外。

    其它22种钱币均为满汉两文各有一字,其左为满文,右为汉文,这22个汉字代表22个铸钱局。

    而罗汉钱是清圣祖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长期以来,一直被民间看作是吉祥幸福的信物,颇受珍爱。

    由于罗汉钱的出处带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且又被人为地赋予了一些神秘的宗教色彩,因此罗汉钱几百年来一直受到民间的青睐,后世屡有仿制仿铸。

    辨别真假。首先,要认真观察钱币的包浆与锈色,仔细辨认。

    罗汉钱真币铜锈,由于时间久坚硬异常,不易剔除;而赝品则铜锈质松,浮而不实,轻刮就可脱落。

    再将钱币轻轻掷于水泥地面,真品声音纯实而无转音,有金石之韵;

    赝品火气充实,触物会发出回绕余音,声音沉闷或沙哑。

    其次,要看钱文的特征。有些不法商贩,采用挖改的方法,将普通“宝泉”局的“康熙通宝”钱,挖去“熙”字中左边一竖,以充当罗汉钱。

    其实只要看“熙”字下面四点水中最左边的一点是否偏出,就能断定是否为赝作。

    第三,仿制翻铸的罗汉钱铜材较差,工艺大多数采用翻砂的方法,因铜汁冷缩的缘故,钱体略小,轻重不一,制作粗糙,砂眼较多,细看不难识别。

    真品罗汉钱与普通罗汉钱对比:

    和普通的“康熙通宝”小平钱相比,罗汉钱有其独具的特征:

    第一,罗汉钱制作精美,铜质优良,色泽金黄,外廓圆润,地章平整,内廓方正,穿口光洁整齐,钱文笔划粗壮。

    第二,罗汉钱钱文“康熙通宝”四字之中的“通”字走字旁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

    第三,罗汉钱钱文的“熙”字少“臣”字左边的一竖。

    第四,罗汉钱钱文“康熙通宝”四字中的“康”字第八划为一圆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