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西山纺织厂 (第1/2页)
西山。 如今从西北而来的流民已经达到了十万,但大量涌入的人口却并没有让西山变得拥挤,反而这座曾经荒凉的山丘因此变得生机勃勃。 因为整个西山的北面都是煤矿,所以流民们居住的地方位于西山南面,这里如今已经有了数十个村庄,一砖一瓦都是百姓们亲手搭建。 而对于这些自己亲手建立起的村落,百姓们是打从心底爱戴的。 一些曾经在城中另谋生计的流民,听到消息也投奔了过来,其中甚至好包括此前被郑若之招揽过去的那些人。 最初他们还有些不满,觉得西山给的工钱太少,只有郑家给的一半,可当他们真正入住西山后,就改变了看法。 在郑家做事时,郑若之动辄对他们打骂,事情做的稍有不好就是一顿训斥,不给饭吃甚至扣钱都是常有的事,虽然赚的钱多,却总让人觉得颇为压抑。 但在西山,他们完全可以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村民们一起上工,一起下班,一起吃饭,苏羽还从京兆府调来了一些书吏,给每个村子配了村长,如果遇到问题,都可以去找村长解决。 倒不是这些书吏有多高尚的情操,而是苏羽给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如果管理的村子不出乱子,就有奖金,如果出了错,不仅没钱拿,还会挨板子。 因此,每当有村民向村长求助时,那些村长都显得颇为热情。 近些日子,各个村子的村学也修建好了,每隔一天就会有士子前来教书,而且不收学费,只需要管饭就行。 如果有天资聪慧者,就能进入尖子班,这是苏公子专门提出的计划,那尖子班的班主任乃是程锦同老先生,据说他还给当今皇帝讲过课,能做他的学生,那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如今村中谁家孩子能进尖子班,那他家爹娘说话声音都要大几分,不过这也给一些小朋友带来了苦恼,那就是天底下所有人都逃不过的,别人家的孩子。 总之,随着村庄的建设不断完善,百姓们都觉得,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 现在的生活依旧贫穷,最多就多了能吃肉的机会,但依旧住的破屋子,穿的破衣裳,但在他们的心底,多出了一种东西,名叫希望。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西山能干的活实在太少,最主要的工作是挖煤,这个工作全都是男人在做,此外还有为上工的汉子们做饭、洗衣等琐事,会交给妇女们去做,可这些小事哪里需要那么多人? 以至于妇女们时常为了抢活干而争吵,甚至扯头发都不奇怪。 不过近些日子,妇女们也不用抢活干了,因为苏公子在山脚下又建起了一座工坊,让山上的妇女们在这里纺纱、织衣。 毛衣还是样新鲜玩意儿,其实连毛线他们以前都没见过,现在足够让这么多人用,还全都仰赖唐清雪。 唐姑娘召集父亲当年麾下老卒,本以为有个百来人就差不多了,结果一口气来了近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