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积功德_第97章 村中的生活:工作与游戏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7章 村中的生活:工作与游戏1 (第2/2页)

一批粗糙但结实的牛皮纸终于制作完成。

    为了解决缝制人手不足的问题,张华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让张越通知村里那些需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出来做工的妇人:\"愿意的可以领材料回家,按标准缝制袋子,每个给两文工钱。\"

    消息一出,村里的妇女们奔走相告。王大娘第一个来领材料,粗糙的手指抚摸着牛皮纸,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好了,既能照顾瘫在床的老伴,又能挣些贴补,华哥儿真是体恤我们呀!\"按着,村里其他的妇人也纷纷加入,领了缝制水泥袋的活计。

    在村里人的积极参与下,水泥袋子的生产满足了工厂的要求,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在最开始的时候,张华还得靠着从破庙拉回的那些油布袋才解了燃眉之急。

    此外,张华又因连续有工人因吸入粉尘而咳嗽不止而开始研制防尘面罩。他带着几个巧手的妇人,用棉布和细铁丝制作简易面罩。\"戴这个干活,能挡住大部分粉尘。\"他亲自示范佩戴方法,工人们新奇地摸着脸上的\"新奇物件\",很快就适应了。

    煤炭供应是另一个难题。张华组织勘探队到附近山区寻找煤矿,又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运输系统。看着第一车黑亮的煤炭运抵厂区,水泥的煅烧终于不缺原料,他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种种这些配套产业的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出,幸亏此前张华从系统中取出的各类美酒,喝完后留下了大量的玻璃瓶。这些精美的玻璃瓶在这个时代简直是稀世珍宝,之前张华让黄荣帮忙售卖到外地,一上市就被外地富商抢购一空,因此赚取了不少钱财,有了这批钱财,这才堪堪应付得了整个水泥产业链需要的资金。

    张华带着黄盈和陈云留在大良乡的时间长了,担心他们的家人不放心,为了安他们在县城里的亲人之心,张华特意派人去县城给黄荣和陈志报信,分别说黄盈和陈云在大良乡这里一切皆好。

    当报信的人回到黄府时,黄荣正坐在书房里,手里捧着一本账册在看却心不在焉的,自从夫人有喜后,他的心思几乎全放在了夫人和还没有出生的孩子身上。听到女儿来了信,他接过信件细细阅读。

    \"唔。盈儿说她要留在张贤侄家多些时日,这个女儿还没出嫁就天天缠着贤侄,唉,反正早晚是贤侄的人,随便她了。\"黄荣看完信,淡淡地笑了一下,女儿第一次要在外面长留,他居然毫不担心。想的也是,只要跟张华在一起,又有什么所谓?爱什么时候回家由得她吧。

    倒是一旁的黄夫人坐不住了。她原本正倚在软榻上小憩,一听是女儿的消息,立刻支起身子,连声问道:\"盈儿在乡下可好?吃住还习惯吗?大良乡那地方偏僻,虽然我相信张贤侄不会让她吃苦,但是怕那边的东西盈儿不习惯……\"

    黄荣这才回过神来,见夫人一脸忧色,连忙安抚道:\"张华信上说一切都好,你也不必太过担心。\"

    \"怎能不担心?\"黄夫人蹙眉道,\"乡下条件艰苦,盈儿从小娇生惯养,哪受得了这个?\"说着,她便唤来贴身嬷嬷,吩咐道:\"快去多准备些舒服的被褥、干净的衣裳鞋袜,又装些上好的燕窝和参茸,再加上最好的腊肉香米等,派人给小姐送去。\"

    黄荣见状,也意识到自己疏忽了。虽然他不急着让女儿回来,但该备的生活物资确实不能少。于是他又补充道:\"再带些银两去,让盈儿需要什么就添置什么。\"想了一下,又说:“给张贤侄也准备一些新衣服。另外,我听报信的人说,县令的兄弟也跟了过去,所以也给他准备些新衣服鞋袜吧。我之前看他比贤侄矮一些,又胖一些,就按贤侄的身材做的衣服短一点,宽松一就行!”

    下人领命后马上去执行,后面自然会一切按家主的意思妥善完成。

    而县衙这边,陈志收到兄弟派人送来的书信后,立刻展开细读。信中,陈云不仅报了平安,还附上了自己近期的学习成果——几篇工整的文章注释和算学题解。陈志仔细翻阅,发现弟弟的字迹端正,文章思路清晰,算学题也解得颇有章法,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这小子在大良乡也没荒废学业。张华不错呀!居然能督促这小子用功向学,还能进步至此。\"陈志欣慰地想道。

    他哪里知道,陈云其实是耍了个小聪明。原来,陈云为了应付兄长的检查,特意央求张华从系统中调出了相关的学习资料。系统提供的知识简明易懂,陈云只需稍加理解,便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注释和解题步骤。这样一来,他既不用花太多时间埋头苦读,又能顺利通过兄长的\"考核\",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陈云并非完全没有学习。只是与他在大良乡的游戏玩乐相比,学习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