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回 谈字母妙语指迷团 看花灯戏言猜哑谜 (第4/5页)
起来。 读了一会儿,婉如突然问道:“请问姑夫:如果按照张、真、中、珠的读法,不知道‘方’字应该怎么读呢?”唐敖刚要回答,话还没说完,多九公就抢着说道:“那自然是方、分、风、夫了。”唐敖听了,兴奋地拍手笑道:“现在九公您可明白了吧!这方、分、风、夫四个字,难道九公您也是从什么韵书里看到的吗?”多九公听了,不禁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把这些字读熟了,真的会有这么多好处。”于是,大家又互相问了几句,都能对答如流。 林之洋好奇地问道:“我们只读了张、真、中、珠这十一个字,怎么突然就生出了这么多的读法和规律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唐敖思考了一下,说道:“在我看来,就像五声里的通、同、桶、痛、秃之类的字,只要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其他的字就可以按照这个规律类推。今天我们糊里糊涂地把字母学会了,已经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了;寄女和侄女并没有专门学习,竟然也能听着学会,这更是奇上加奇。而且,真正学习的人还没完全学会,在一旁旁听的人却先学会了。要不是寄女点破了其中的关键,只怕我们还在胡乱猜测呢!但是,张、真、中、珠这十一个字下面,还有许多小字,不知道这些小字又有什么作用呢?” 兰音听了,认真地分析道:“依女儿看来,下面的那些小字,大概都是反切。就像‘张鸥’这两个字,快速地从口中呼出,再仔细地从耳朵里听,就能听出是个‘周’字。又比如‘珠汪’这两个字,快速呼出,听出来就是个‘庄’字。下面的其他字,按照周、庄这两个音来推断,无非也是同母的字,想来肯定是有其用途的。”唐敖听了,有些疑惑地说道:“我们读熟了上面那段,已经学会了字母,为什么还要加上下面这段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多九公想了想,解释道:“老夫听说最近有‘空谷传声’的说法,大概下面这段就是为了这个而设置的;如果不这样,里面就会缺少很多声音,又怎么能完整地传达音韵呢?” 唐敖听了兰音的话,突然灵机一动,说道:“我因为寄女说‘珠汪’是个‘庄’字,忽然想到上面的‘珠洼’二字,如果按照‘珠汪’的例子来推断,那不就是‘挝’字吗?”兰音听了,点头说道:“寄父说得对。”林之洋也兴奋地说道:“这么说来,‘珠翁’二字就是个‘中’字。原来我也懂得反切了!妹夫,我拍这个‘空谷传声’,里面还有个典故呢,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说完,林之洋用手拍了十二拍,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拍了一拍,过了一会儿,再拍了四拍。唐敖和多九公听了,一脸茫然,完全不明白他的意思。婉如却在一旁说道:“爹爹拍的,大概是个‘放’字。”林之洋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不住地点头,说道:“将来再到黑齿国,如果遇到国母再考才女,我把女儿送去,说不定能拿个状元回来呢!”唐敖好奇地问道:“请教侄女,你怎么知道是个‘放’字呢?”婉如解释道:“爹爹先拍了十二拍,按照单字顺数就是第十二行,又拍了一拍,就是第十二行的第一个字。”唐敖又问道:“既然是第十二行的第一个字,那应该是‘方’字呀,怎么会是‘放’字呢?”婉如接着说道:“虽然是‘方’字,但是里面包含了方、房、仿、放、佛,阴、阳、上、去、入五声。所以第三次又拍了四拍,才归到去声的‘放’字。”林之洋听了,说道:“你们先别忙着说,我的这个典故还没拍完呢。”于是,他又拍了十一拍,接着拍了七拍,最后拍了四拍。唐敖想了想,说道:“按照侄女说的方法来推断,这是个‘屁’字。”多九公好奇地问道:“林兄,这是什么典故呀?”林之洋笑着说道:“这是当年吃了朱草,浊气下降的典故。”多九公听了,皱着眉头说道:“两位侄女都在这里,你不该说这种玩笑话。而且音韵这门学问,也是很有讲究的,你把‘屁’和学问混在一起说,岂不是有点亵渎了这门学问吗?”林之洋却不以为然地说道:“要是说把‘屁’和学问混在一起就算亵渎,只怕还不止我一个人呢!”唐敖感慨地说道:“怪不得古人说韵学是天籁之音,果然说得没错。今天小弟学会了反切,也算是在歧舌国的辛苦没有白费。”林之洋得意地说道:“日后到了黑齿国,再和那些黑女谈论音韵,她们也不敢再说我们是‘问道于盲’了。”唐敖接着说道:“之前在巫咸国的时候,九公曾经说要把祖传的秘方刊刻出来,用来济世救人,我当时就说‘人有善念,天必从之’。果然,到了歧舌国,就遇到了世子和王后的病症,我们不仅因此学会了字母,九公还发了一笔财。可见,人要是心存善念,不知不觉地就会有很多好事降临。” 这一天,他们的船到达了智佳国。当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