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回 访筹算畅游智佳国 观艳妆闲步女儿乡 (第2/3页)
如一起作些诗赋,请唐敖指点。 船行驶了几天,到达了女儿国,船只停靠在岸边。多九公来约唐敖上岸去游玩。唐敖因为听说唐太宗时期,唐三藏去西天取经,路过女儿国的时候,差点被国王留住,无法离开,所以心里有些害怕,不敢上岸。多九公笑着说道:“唐兄你担心的事情,和这里的女儿国可不一样。要是唐三藏经过的那个女儿国,别说唐兄你不应该上去,就是林兄明知道在这里卖货能赚钱,也不敢贸然上去。可这里的女儿国另有不同:这里本来就有男子,也是男女结合,和我们那里一样。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这里的男子反倒穿着衣裙,扮成妇人的样子,负责处理家里的事情;女子则穿着靴帽,扮成男人的样子,负责处理外面的事务。男女虽然也有配偶关系,但内外分工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唐敖好奇地问道:“男子扮成妇人,处理家里的事情,那他们脸上会涂脂粉吗?两只脚需要缠裹吗?”林之洋抢着说道:“我听说他们最喜欢缠足了,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人家,都以小脚为美。要说脂粉,那更是不能少的。幸亏我生在中原,要是生在这里,也让我缠脚,那可真是要把人坑死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货单,说道:“妹夫,你看看上面的货物,就是准备在这里卖的。”唐敖接过货单,只见上面列着脂粉、梳篦之类的东西,全都是妇女用的物品。看完后,唐敖把货单递还给林之洋,说道:“当初我们从岭南出发的时候,清点货物,我看到这些东西带得太多了,还很不理解,今天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在这里卖。货单上既然把货物都列清楚了,为什么不把价钱写上呢?”林之洋解释道:“在海外卖货,哪能预先把价钱定好呢?得看他们缺什么东西,缺的东西我们就卖得贵些。到时候随机应变,这就是我们飘洋过海做生意的窍门。” 唐敖又问道:“这里虽然叫女儿国,但也不全是妇人,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呢?”多九公说道:“这里的风俗向来如此,从国王到老百姓,做什么事情都很节俭,可就有一个毛病,最喜欢打扮妇人。不管是穷是富,一说到妇人的穿戴,大家都兴致勃勃的,哪怕手头不宽裕,也要想办法去买这些东西。林兄向来知道这里的风气,所以特意带了这些货物来卖。把这个货单拿到大户人家,用不了两三天就能批下来,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虽然不能像在长人国、小人国那样大赚一笔,但看起来也能有两三倍的利润呢。”唐敖笑道:“我以前在古人的书上看到过‘女治外事,男治内事’的说法,还以为肯定没有这样的事,哪知道今天竟然能亲自到这样的地方。这么奇特的异乡,一定要上去好好领略一下这里的风景。舅兄你今天满面红光的,肯定有什么大喜事,大概货物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又能痛痛快快地喝喜酒了。”林之洋开心地说道:“今天有两只喜鹊一直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地叫,还有一对喜蛛正好落在我的脚上,说不定又能像卖燕窝那样发笔财呢。”说完,他拿着货单,满脸笑容地走了。 唐敖和多九公上岸进了城,仔细观察这里的人,发现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胡须,虽然穿着男装,但说话却是女人的声音,而且身材瘦小,走路袅袅婷婷的。唐敖忍不住说道:“九公,你看他们本来都是好好的妇人,却要装作男人的样子,真是矫揉造作啊。”多九公笑着反驳道:“唐兄,你这么说,只怕他们看到我们,也会说我们放着好好的妇人不做,却矫揉造作地充作男人呢!”唐敖点点头,说道:“九公说得对。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我们看他们觉得奇怪,可他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他们看我们,肯定也觉得我们很奇怪。这里的男子是这样,不知道这里的妇人又是什么样呢?” 多九公偷偷地朝旁边指了指,说道:“唐兄,你看那个拿着针线做鞋的中年老妇人,那难道不是妇人吗?”唐敖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边有一户普通人家,门里坐着一个中年妇人,一头乌黑的头发,被油搽得雪亮,简直能滑倒苍蝇。她头上梳着一个盘龙鬏儿,鬓角旁边插着许多珠翠,光彩夺目,让人眼睛都花了。耳朵上戴着八宝金环,身上穿着一件玫瑰紫色的长衫,下面穿着葱绿色的裙子,裙子下面露出一双小小的金莲,穿着一双大红的绣鞋,只有三寸长。她伸出一双洁白如玉的手,十指尖尖的,正在那里绣花。一双明亮的眼睛,两道弯弯的蛾眉,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再往她嘴上一看,竟然长着一部胡须,还是个络腮胡子。唐敖看了,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那妇人停下手中的针线,瞪着唐敖大声喊道:“你这个妇人,是不是在笑我?”她的声音又老又粗,像破锣一样,把唐敖吓了一跳,连忙拉着多九公往前跑。那妇人还在后面大声骂道:“你脸上长着胡须,明明是个妇人,却穿衣戴帽,冒充男人。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