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_第三十五回 现红鸾林贵妃应课 揭黄榜唐义士治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回 现红鸾林贵妃应课 揭黄榜唐义士治河 (第3/3页)

又洒了。众宫娥只好替他向国王敬酒。国王让人也给林之洋倒了一杯,林之洋无奈,只得勉强将酒送到唇边,喝了下去。紧接着,又一杯酒递了过来,寓意着成双成对。林之洋平时酒量虽好,但近来腹中饥饿,这两杯酒下肚,只感觉天旋地转,好在还没彻底醉倒。国王又喝了几杯,让人拿来怀表看了看,吩咐撤去筵席。此时国王已是桃腮带笑,醉眼朦胧,笑嘻嘻地说道:“天色不早啦,我们歇息去吧!”众宫人上前,帮林之洋宽去外面的衣裙,又取下首饰。国王也脱去外衣,伸出纤细的玉手,拉住林之洋的手腕,两人上了雕花牙床,放下轻薄的鲛绡帐,准备就寝。

    这边国王与林之洋已然成亲,而唐敖还在迎宾馆满心期待着婚礼改期。他左等右等,吃完晚饭了,依旧没有任何消息。正盼着呢,恰好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百姓从朝中回来,把尉官点兵征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唐敖这才知晓了事情的全貌,吓得惊慌失色。多九公说:“刚才唐兄还说国王肯定会暂缓吉期,谁能想到完全出乎预料,还大动干戈,派兵去征剿。看这情形,国王只知道贪恋美色,根本不把百姓的性命当回事。过了今天,我们恐怕只能先充当治河工匠,帮他修理河道,挣点工钱;要是还想着林兄能回来,怕是难了。”唐敖急得直抓耳挠腮。这时,国舅那边派了内使押送铺盖过来,还拨了不少人役伺候。内使说:“我家国舅让我多多向贵人致意:今天天色已晚,他不能过来。明天上朝见过国王,就来和贵人当面商议修治河道的事。贵人在这里,招待不周,只能等见面时再当面请罪了。”说完,内使就和几个随从离开了。

    第二天,唐敖一直等着国舅,可等到夜深人静,国舅也没来。多九公又去打听,原来百姓们把国舅府围得水泄不通,都在那里等着治河的消息。唐敖这一夜辗转反侧,根本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多九公说:“唐兄,你瞧,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天。依老夫看,照这样下去,只怕我们得等吃了喜蛋才能回去喽!”唐敖疑惑地问:“这话怎么说?”多九公解释道:“林兄和国王成亲,到今天都两天了。再过些日子,要是他有幸怀上身孕,你作为国王的妻妹婿,这么好的亲戚关系,人家难道不要送喜蛋报喜吗?”唐敖急得毫无办法,只能一门心思地等着国舅的消息。

    谁知道,国舅自从那天安抚了百姓后,第二天上朝,国王却借口生病,一直不肯露面,这可把国舅急得在朝堂上走来走去,毫无办法。他还听说自己的府邸被百姓们团团围住,就等着治河的回音,心里更加着急,都不敢回府。他又担心唐敖偷偷离开,于是派了很多兵役在城门把守,还派人按时送酒送菜到迎宾馆,又挑了几担鱼肉鸡鸭之类的送到唐敖船上,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免得让人觉得招待得太冷淡。当天,国舅就留在朝堂住下了。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国王起床后,心情很不好,把国舅宣来问道:“那个揭榜的妇人还在吗?”国舅回禀道:“此人现在宾馆。因为国主没有指示,她大概今天就要回去了。”国王说:“她要是真能治河,我顾念百姓的生命,原本可以施恩,把王妃放回去。但不知道她到底治得怎么样?不如等她把河道治好,再放王妃回去。要是修治得不好,完不了工,白白浪费了银两,就把王妃留在这儿,日后让她家人照数拿银子来赎。国舅觉得怎么样?”国舅听了,满心欢喜地说:“主上这样安排,既不会浪费国家钱财,又能安抚百姓。要是河道真的修好了,还能消除全国的大患。真是一举两得。”国王说:“你就照这个办法去办吧。”

    国舅来到迎宾馆,见到唐敖,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原来这位国舅姓坤,年纪不到五十岁,声音和相貌都像极了太监。两人喝完茶,国舅说:“昨天百姓们都聚集在朝门,说贵人您念及我国水患,特意来救援。老夫当时朝中有事,没能好好陪同,多有得罪,还望您多多包涵。至于您的亲戚,在王府卖货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现在还没痊愈,等他稍微调养好了,自然会送他回船。至于立王妃的说法,都是百姓们的谣言,千万不能轻信。不过关于治河这件事,不知道贵人有什么高见呢?”唐敖说:“贵国河道的问题,我还没亲眼看到,不敢妄下论断。但要说大概的情况,当年治水最厉害的要数大禹。我听说大禹疏通九条河流,这个‘疏’字就是治河的关键。把众多水流疏通,让它们各自有归宿,也就是‘来有源头,去有出口’。根源清楚了,中间没有堵塞,自然就不会发生水患。这是我的一点浅见,等看过河道之后,还望国舅大人多多指教。”国舅听了,连连点头。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