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_第四十二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第2/2页)

2. 考试时间安排:诏命下达后,马上筹备科举考试,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但因为路途有远有近,很难马上集中,再加上以前没有女科,突然让女子参加考试,她们的学业恐怕不够精通。所以在圣历三年三月举行部试,四月举行殿试大典,以此表示广泛选拔真才实学之人的心意。

    呜呼!诗中夸赞织锦才华,如今真的能选拔出夺锦之人;格调可比簪花之美,准许女子参加探花之宴。从此搜罗人才,文博士出自宫中;用玉尺衡量才华,女相如不会被遗漏在宫廷之外。开创全新的政策,昭示盛大的事情。向国内外宣告,让大家都知道。

    小山看完,高兴地说:“我之前担心考期太早,没想到真的如我所愿。今年我十四岁,到圣历三年,正好十六岁。有这两年时间,我可以慢慢学习。”唐敏说:“我刚看到这些条例,也特别高兴。不仅考期还早,可以好好读书,而且只考一诗一赋,还不算太难。咱们家的才女匾额,肯定稳稳能拿到了!”

    从这以后,小山虽然每天和小峰一起读书,但因为父亲一直没有音信,她不免有些牵挂。林氏也因为思念丈夫,经常让人回家打听消息。这天,她正在盼望时,唐敏带着林之洋进来了。林氏看到他们,还以为丈夫回来了,特别高兴,急忙迎上去行礼让座。小山、小峰也过来拜见。林氏说:“哥哥,你就这么把你妹夫带上了海船,这两年我们一家人哪能放心!”小山没等林氏说完,就急忙问道:“舅舅既然回来了,父亲怎么没一起回来呢?”林之洋说:“昨天我们的船靠岸,正在搬运行李,你父亲因为被革去了探花,怕被街坊邻居笑话,没脸回家,说要去京城静下心来用功读书,等下一科再考中探花才肯回来。我和你舅母再三劝阻,可他就是不听。现在他把在海外赚的银子托我送回来,自己去京城了。”林氏和小山听了,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唐敏说:“哥哥以前虽然功名心重,但近来性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哪有离家这么近,却过门不入的道理?况且功名什么时候能考取,谁能说得准,要是下科没考中,难道就不回家了吗?”林之洋说:“这话令兄也说过,他说要是榜上无名,就别想他回来。他主意这么坚定,我也劝不动。”林氏说:“这都怪哥哥不该带他去海外。现在游来游去,连家都不顾了!”林之洋说:“当初我本来就不肯带他去,怎么阻拦都没用,他一心要去,我怎么拦得住呢?”

    小山说道:“当初我父亲去海外,是舅舅你带他去的;如今我父亲去西京,又是你放任他去的,舅舅你可推脱不了干系!如今想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求舅舅把我送到西京去。就算父亲不肯回家,我能见见父亲,心里也能踏实些。”林之洋被小山这几句话惊到了,说道:“你年纪这么小,怎么能吃外面的苦呢?当年你父亲在外面游历,一去两三年,最后也都平平安安地回来了。我听人说,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喜欢出游才取的。你仔细想想这个‘敖’字,就知道他哪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如今他在西京读书,等下科考试结束,自然就会回家。甥女你何必这么着急呢?从岭南到西京有几千里路,千山万水的。你问问你叔叔,要是你们女子能去,我就和你叔叔送你去。”唐敏听到林之洋叫他一起去,赶忙说道:“依我看,反正将来侄女也要上京参加考试,不如明年参加完郡考,早早进京,借着考试的机会,顺路去探望父亲,岂不是一举两得?况且你父亲向来在外面闲散惯了,在家多待些时日,就容易生病,反倒是在外面无拘无束,身体还更硬朗。他一直都是这样的性子,我们也勉强不来。以前父母在世的时候,虽说他喜欢出游,但还不敢走得太远;等到父母去世后,他不是一去一年,就是一去两年。这些情况,你母亲也都清楚,侄女你就放心吧。他虽然在外面做客,但说不定比在家里过得还好呢!”小山听了,落下几滴眼泪,只好勉强点头说:“叔父说得也对。”

    林之洋把从女儿国带回的一万两银子交代清楚,还把廉家女子送的明珠也一并交代妥当。唐敏留他吃饭,饭后又聊了一会儿。林之洋被妹妹和甥女不停地埋怨,一想到妹夫,心里就坐立不安,于是借口有事,匆匆回家,把燕窝卖了,购置了几顷庄田。过了一段时间,吕氏生下一个儿子,林之洋派人给妹妹送信。林氏听说后十分欣慰,高兴林家有了后嗣。孩子满三天的时候,林氏带着小山、小峰到哥哥家贺喜。没想到吕氏产后突然感染风寒,加上她怀孕长达半年之久,体质又弱,气血不足,病情十分严重。幸好县官正在遵照御旨,四处延请名医,设立药局,吕氏借此机会医治,吃了两服药后,病情才有所好转。林氏见嫂子生病,便在娘家留了下来。

    这天,小山和婉如在江氏房中闲聊,只见从海外带回来的那只白猿,忽然从床底下把唐敖的枕头叼了出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