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第1/4页)
话说平王东迁,车驾抵达洛阳。他看到洛阳市井繁华,人口稠密,宫阙巍峨壮丽,与镐京并无二致,心中十分欢喜。京都既定,四方诸侯纷纷进献表章表示祝贺,还献上各地的特产。唯有荆国没有前来,平王便商议着要征讨荆国。群臣纷纷劝谏道:“蛮荆之地长久以来都处于教化之外,宣王时期才开始征讨并使其归服。每年他们只需进贡一车菁茅,用于祭祀时缩酒,我们并不要求他们进献其他物品,这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笼络之意。如今刚刚迁都,人心尚未安定,倘若派遣王师远征,胜负难以预料。暂且还是包容他们,让他们心怀感激前来归附。如果他们始终不知悔改,等我们兵力充足了,再征讨也不迟。” 于是,南征荆国的计划便搁置下来。 秦襄公告辞回国,平王对他说:“如今岐山、丰水一带,大半被犬戎侵占。你若能驱逐犬戎,这片土地便全部赏赐给你,以此略表对你护驾之功的酬谢。让秦国永远作为我周朝的西方藩国,岂不是美事一桩?” 秦襄公跪地磕头,领命而归。回国后,他立即整顿兵马,制定消灭犬戎的计划。不到三年时间,秦军将犬戎打得七零八落,犬戎的大将孛丁、满也速等人,都战死在沙场。戎主则逃到了遥远的西方荒野。岐山、丰水这片土地,全部被秦国占有,秦国开辟了千里疆土,就此成为大国。髯翁有诗感叹道:“文武当年发迹乡,如何轻弃畀秦邦?岐丰形胜如依旧,安得秦强号始皇!” 说起秦国,乃是帝颛顼的后裔。其后有个人叫皋陶,在唐尧时期担任士师官。皋陶的儿子伯翳,辅佐大禹治水,焚烧山林湖泽,驱逐猛兽,因功被赐姓为嬴,为舜主管畜牧之事。伯翳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若木和大廉。若木被封国于徐,从夏朝到商朝,世代为诸侯。到了纣王时期,大廉的后代中有个叫蜚廉的人,擅长奔跑,一天能跑五百里;他的儿子恶来力大无穷,能手撕虎豹之皮。父子俩都凭借才能和勇力,成为纣王的宠臣,助纣为虐。武王伐纣成功后,诛杀了蜚廉和恶来。蜚廉的小儿子叫季胜,他的曾孙名叫造父,因为善于驾车而得到周穆王的宠信,被封于赵地,成为晋国赵氏的祖先。此后又有个叫非子的人,居住在犬邱,善于养马,周孝王任用他,让他在汧水和渭水之间养马,马匹大量繁殖。孝王十分高兴,把秦地封给非子,让他成为附庸之君,延续嬴姓的祭祀,号称嬴秦。传了六代到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被封为秦伯,又得到岐山、丰水一带的土地,势力越发强大,定都于雍,开始与诸侯互通聘问。秦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文公即位,这一年是平王十五年。 一天,文公梦见在郦邑的野外,有一条黄蛇从天而降,落在山坡上。蛇头大如车轮,蛇身连接着地面,尾巴高耸入云。不一会儿,黄蛇变成了一个小孩,对文公说:“我是上帝的儿子。上帝命令你成为白帝,主管西方的祭祀。” 说完便消失不见了。第二天,文公召来太史敦占卜这件事。太史敦上奏说:“白色,是西方的颜色。君王拥有西方之地,这是上帝的命令,祭祀白帝必定能获得福泽。” 于是,文公在鄜邑修筑高台,建立白帝庙,称作鄜畤,用白牛祭祀。 又有一个陈仓人猎得一只野兽,这野兽像猪却浑身长满刺,击打它也不死,陈仓人不知道它叫什么,打算牵着它去献给文公。在路上,遇到两个童子,童子指着野兽说:“这只野兽名叫‘猬’,常常潜伏在地下,吃死人的脑子,只要捶打它的头部就能将它打死。” 那只猬竟然也开口说话:“这两个童子是雉鸡的精灵,名叫‘陈宝’,得到雄的可以称王,得到雌的可以称霸。” 两个童子被说破身份,立刻化作野鸡飞走了。其中那只雌的,落在陈仓山的北坡,变成了石鸡。再看那只猬,也消失不见了。猎人十分惊异,赶忙跑去报告文公。文公又在陈仓山建立了陈宝祠。 终南山还有一棵大梓树,文公想砍伐它作为建造宫殿的木材,但是怎么锯都锯不断,怎么砍都砍不进去,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文公只好作罢。有一个人夜晚在山下住宿,听到众多鬼怪向树神道贺,树神也回应着。一个鬼怪说:“秦国如果派人披散着头发,用红丝缠绕这棵树,那该怎么办呢?” 树神听了,沉默不语。第二天,这个人把鬼怪的话告诉了文公。文公依照这个方法,再次派人去砍伐,树随着锯子的拉动而倒下。有一头青牛从树中跑出来,径直跳进雍水。此后,靠近雍水的居民,时常能看到青牛从水中出来。文公听说后,派骑士守候并攻击青牛。青牛力气极大,将骑士撞倒在地。骑士头发散开,遮住了脸,青牛害怕,再也不敢出来。文公于是在军中制作了髦头,又建立怒特祠,用来祭祀大梓树的神灵。 当时,鲁惠公听说秦国僭越本分祭祀上帝,也派遣太宰让到周朝,请求使用郊禘之礼。平王没有答应。鲁惠公说:“我的祖先周公对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