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 年9月16日(2) (第2/2页)
天又要一早去登顶,协作告知我们不能吃的太饱,吃完饭还要溜达一下方可睡觉,睡觉时,枕头必须高过心脏。抽签决定1:1的协作怎么分配,我分到的是个话不多,看起来人很强壮的网名叫“追梦”的向导,互相认识加了微信,我还开玩笑的跟他说,明天要与您生死与共了,合作愉快!协作憨厚的笑笑回复我:“合作愉快!” 没想到上山的一路手机都有信号,连大本营都信号满满,而充电只能用自带的充电宝,为了省电,我们选择飞行模式,自动断绝与人间的联系,只是忍不住分享朋友圈时才打开一会。更没想到的是,一路上来,天气很好,时不时还有太阳跟我们捉迷藏似的羞答答时隐时现。直到晚上依然晴天,没有要下雨或下雪的迹象。再次感念我们是如此幸运,至少明天登顶的概率还是大大增加了,用协作的话讲:只要上面不结冰,不是很滑的话,问题都不大,剩下就是各自体能的事情了。对于一直走在队伍前面的丫丫和我,我们还是深信自己的体能不成问题的,只是想着登顶后接着来的长穿毕,还是要悠着点,保留几分体能。 当队友和协作们得知我俩三峰登顶后要紧接着长穿毕时,都非常吃惊,直呼牛逼,甚至觉得不太可能完成。搞得我们也都有些不自信了,甚至开始怀疑,我们的决定是不是太离谱了。是不是被客服“很多人这样接着穿越”的话忽悠了。也是直到听了协作的告知才知道,我们登顶后不可能直接去到长穿毕的木骡子营地,要先原路返回然后再走过去,这样一天下来要走30公里左右,对于仅登顶已耗尽几乎全部体能的大部分人来讲,确实不太现实。这跟我们一开始的理解也不太一样,我们一直以为登顶三峰后可以直接下撤到木骡子营地,省了中间的路程才显出连续穿越的优势。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更加忐忑,于是找客服确定长穿毕向导人选的时候顺便沟通了下备选方案,假如明天登顶下来实在没力气走到木骡子营地的话,我们就下山后再休息一晚,但我们会尽力,尽量按原方案执行。只是对于一切安排就绪的行程,备选方案显得微不足道,没人重视,客服小姐姐也希望我们能走下来。我俩商量着不确定的明天,不知道下山后体力会如何,按说30公里的徒步对我们来说根本不算问题,只是含着登顶三峰在内,已不是单单里程数据可以衡量的了。商量半天也难以预测明天的结果,无非就是两个方案嘛,要么多住一晚,要么原方案不变,算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先把目前最重要的登顶的事搞定再说! 将一路的美图和感受发了朋友圈,收拾明天冲顶的小包,配好明天要穿的衣服 定好凌晨一点钟起床的闹铃,一切准备就绪,早早睡觉,期待明天的顺利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