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四世_第四百四十一章 流求原住民(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一章 流求原住民(二) (第2/2页)

沿着海边到达现在的居住地。赛夏人属于父系社会,以地域和图腾氏族为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他们的文化深受泰雅人和客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其主要的宗教活动。

    赛夏人的语言分为南北两方言群,属于较古老的南岛语言。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环境,赛夏人大部份会讲国语,甚至以此种语言为日常用语,自我族群的语言反而日渐淡忘。但因政府意识到各族群语言之重要性,开始推动“族语认证”才逐渐复原本赛夏语的使用人数。赛夏人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

    赛夏人的生活方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米、小米、白薯和山芋头等作物。他们的代表性食物包括米糕、生腌肉与糯米酒。赛夏人的住家多位在山腹坡地或小台地上,建筑材料多为竹、木和树藤。赛夏人的文化活动包括舞蹈和音乐,尤其是矮灵祭中的舞蹈和祭歌,这些活动在族人中广为流传。

    巴西尔在台西筑了好几个城镇,安置了8000多移民,雇佣了3000土着士兵,然后向东部山区进发。经过两个月的征伐,最终将整个台湾地区绝大部分的土着居民纳入统治之下。结果发现此时整个台岛的人口约为5万多人,在这个时代来说,人口基础已经不少了,如果是旧石器时代,没有农耕,那这里也就只能养活五六千人。巴西尔将该岛起名为“卡里斯蒂岛”(Κaλλiσt?),希腊语中意为“美丽的岛屿”。成立了卡里斯蒂省,把它纳入帝国管辖之内。

    这里将作为勾连东亚和东南亚、太平洋到南海之间的重要中转站,由于这里和马达加斯加、伊利安岛一样分布有平原、丘陵和高山。土壤从低海拔的红壤到黄壤、黄棕壤、灰棕壤和灰壤,可以种植几乎所有自然带的植物。

    事实上,天然植物自海岸地带的红树林至高山寒温带性的森林无所不有。南部海拔500米以下为热带雨林,北部则以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全岛森林面积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52%左右,其中亚热带和热带林共占森林面积约87%,其余为温带和寒带林木。植物种类繁多,有180多科、40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约百余种,有红桧、扁柏、铁杉、冷杉、云杉、峦大杉、台湾杉、肖楠等。

    动物中原以水鹿分布最广,次为梅花鹿和麂等,还有云豹、台湾鲮鲤、麝香猫、猕猴、台湾熊、山羊、帝雉、台湾雉、蓝腹雕、鹭鸶以及大量的蝶类、蛇类,分布甚广。云豹在后世几乎已经灭绝,但在这个时候,无论低山还是高山地区,各种动物数量很多,特别是海拔2000米以上没有什么人类居住的地区,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卡斯蒂利岛的水产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达,由于河流较多,淡水资源很丰富,因此非常适合发展农耕,也就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不像澳洲地区那样悲催。这里还有煤、油、天然气、金、铜、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多种资源,西部广大沿海地区还能发展晒盐业。但矿产资源并不算丰富,北部瑞芳矿区的金瓜石金铜银矿的储量也不大,只有天然硫磺和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存量比较丰富,山区的石灰岩也为城市和房屋建设提供了足够多的建材。正因为五脏俱全,所以该岛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几度作为独立势力存在。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