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开始生产饮料 (第1/2页)
设备运回来后,摆在眼前的难题是找不到熟练操作设备的工人。原来汽水厂的工人大多已经另谋出路,陈新只能一家一家地去拜访,恳请他们回来帮忙。 “张师傅,您就回来吧。您在汽水厂干了这么多年,对这些设备最熟悉了。我知道您现在有工作,但我真的需要您的帮助。”陈新站在一位老工人家门口,言辞恳切地说道。 老工人犹豫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说:“行吧,看在你一片诚心的份上,我就帮你这个忙。” 在陈新的努力下,终于凑齐了一支勉强能够运转生产线的工人队伍。生产线启动的那天,陈新站在车间里,听着机器重新发出熟悉的轰鸣声,心中百感交集。 新产品很快上市了,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熟悉的口感,迅速在当地打开了市场,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盈利。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陈新很快便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 可口可乐在该市的装瓶厂高层得知陈新的产品上市后,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一位市场经理皱着眉头,将陈新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重重地摔在桌上:“一个小小的本地品牌,竟然能在短期内打开市场,这是我们的疏忽!”另一位主管立刻接话:“向上面申请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增加促销活动,绝不能让他们抢走我们的份额!”于是,可口可乐迅速推出了一系列买二送一、开盖赢奖的促销活动,还在各大电视台追加广告投放,试图用强大的营销攻势将陈新的产品扼杀在摇篮里。 百事可乐这边,高层同样如临大敌。该市地区的负责人面色冷峻,在电话会议中说道:“不能让这个新品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我们马上调整策略。”很快,百事可乐针对陈新产品的定价,推出了更低价格的小瓶装产品,还与各大超市合作,争取更好的货架位置,挤压陈新产品的陈列空间。 国内一些稍有规模的饮料企业分公司也察觉到了陈新的崛起,纷纷开始采取行动。本地颇具规模的洪达饮料公司,老板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对着销售总监吼道:“他们的产品凭什么卖得这么好?马上组织研发团队,模仿他们的口味,一周内推出类似产品!”短短一周后,洪达饮料公司的仿制品上市,以更低的价格和相似的包装,试图混淆消费者视听。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陈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决定主动出击。他开始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他亲自走访各个超市、小卖部,与消费者交流,询问他们对饮料口味、包装的看法。通过这些调研,陈新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料的品质和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他决定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选用更加优质的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的口感和质量。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陈新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他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场,而是开始向周边城市拓展销售渠道。他与各地的经销商合作,通过他们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陈新也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他在当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投放广告,还在街头张贴海报、发放传单。虽然这些广告投入在资金雄厚的外资品牌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陈新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 在这个过程中,陈新也深刻体会到了商场如战场的残酷。每一次的市场决策都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每一个竞争对手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地前行。 新产品上市后,陈新知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不断创新。他开始四处招聘研发人才,为了解决塑料瓶包装的技术难题,陈新亲自参与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