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章 崇祯爱财!但是取之有道! (第3/3页)
备开放通商港口了,就在最近,你认为征收多少合适?” 崇祯心中一阵一颤,顿时明白,在算账这方面,毕自严确实是专业的。 “既然是外国人的钱,陛下可以收重税,大明帝国的很多东西,都是外国必须的,所以微臣建议10税2,试一下。” 毕自严的脑袋正在飞速地运转,片刻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崇祯闻听此言,心中一怔。 在这个时代,毕自严果然是一把好手,算账方面绝对是杠杠的。 赚外国人的钱,这个想法非常合理。 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应该赚。 通过各种途径赚钱,这当然是非常合理。 想到了这里,崇祯非常欣慰地点了点头。 “毕爱卿,你所言甚是,朕的大明有很多东西,都是国外所没有的,一旦与他们通商,一定会大受欢迎。 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白银流入大明帝国,到了那时,大明帝国才算是真正的强大起来!” 崇祯感慨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陛下英明,微臣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毕自严欲言又止。 “毕爱卿,你有顾虑?这里只有你和朕,但说无妨!” “是,陛下,微臣遵旨。”毕自严挺了挺胸脯,继续说道: “微臣认为,陛下应该与蒙古开通互市。”毕自严仗着胆子,抬起了头,终于说出了这个想法。 崇祯心中骇然,这个想法,在大明帝国内,别说是大臣了,即便是很多皇帝都不敢轻易去提。 这是大明帝国的禁区,大明帝国向来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从皇帝到大臣,甚至是到百姓,都是看不上这些蛮族的。 尤其是蒙古等,一直都是野心勃勃,他们一直盼望着与大明帝国互市。 因为在互市中,他们可以得到很多他们想要的东西。 大明帝国很多东西,都是蒙古没有的,互市对蒙古有很多的好处。 这个毕自严,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继续说下去,毕爱卿。”崇祯点了点头,面色尽量保持平静。 “对大明帝国也是有好处的,可以与蒙古交换有无,有利于充实大明帝国的国库。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对大明帝国更好。” 毕自严说着,突然语气一变。 “还有好处?朕倒是很感兴趣。” “如今,大明帝国与建奴常年征战,如果我们能向蒙古示好,同时表达我们的诚意,相信蒙古即便是不站在大明这边,也会保持中立。 这对于大明来说,当然是有极大的利好。 我们在与建奴的对抗中,如果能稳住蒙古,至少以后的喜峰口之类不会再轻易出现建奴的士兵。 蒙古非但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相反还会成为我们的屏障。” 毕自严侃侃而谈,一口气全都说了出来。 崇祯大惊失色! 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 毕自严一个户部尚书,竟然会有这样的见识。 果然是人才,这其实也是自己正准备做的事情,没有想到,毕自严竟然会有这番见识。 看来,大明帝国的人才不少。 只是,历史上的崇祯实在是太拉胯了,根本不会玩,全都出的是昏招。 “毕爱卿,这些都是谁教你的?”崇祯抬眸看着毕自严,神情紧张了起来。 “陛下,这是微臣最近痛定思痛,总结出来的经验。” “毕爱卿,你这个建议非常好,朕准了,开通与蒙古的互市,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沿海地区的通商港口,全部都是10税2。” “陛下英明!”毕自严高兴地开始手舞足蹈起来。 “只是,朕还有一件事儿,需要你帮朕算算。”崇祯突然眉头紧皱。 “陛下,您说吧,微臣洗耳恭听。”毕自严挺了挺胸脯,抬起了头,认真倾听。 “你帮朕算算,如果对百官、商人、还有通商港口的外国人都征税,百姓的赋税暂时改为40税1,一年朕的国库能收入多少银两?” 崇祯的语气变得严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