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敛财!这才是崇祯此时的决心! (第2/3页)
看着崇祯,用眼睛扫了一下毕自严。 此时,李标很清楚,即便自己是内阁次辅,也不能喧宾夺主。 建议可以提,但是具体的方法还是要让户部尚书来提更为妥当。 这点人情世故,李标还是懂的。 “哈哈...” 崇祯哈哈大笑起来,缓解了一下尴尬的氛围,转头看向毕自严: “户部尚书,跟朕说说你的想法。” 毕自严急忙站了出来,向崇祯拱了拱手,有点忐忑地说道: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 通商港口,是赚外国人的钱,10税1;百姓的税收要减轻,改为50税1; 商人征收20税1,官员应该征收35税1,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 毕自严很清楚,上来的说得稍微低一些。 如果一上来就狮子大开口,一定会得罪很多人。 一旦朝堂上没有人支持自己,岂不是成为光杆司令。 所以,毕自严此时比较谨慎,不敢上来说得太多了。 崇祯听完之后,脸色顿时大变,冷冷地盯着毕自严,缓缓开口:“毕爱卿,你能帮朕算一下,如果是按照这个征收,一年能给大明国库带来多少白银?” 崇祯的语气冰冷,看得出来已经有些震怒了。 毕自严心中骇然,这都是按照提前他与陛下议定的来说的,但陛下还是生气了。 “陛下恕罪,微臣没有仔细算过,应该会为大明帝国一年增加100万两税收吧...” 毕自严挺了挺胸脯,直接说了个相对比较高的数字。 “100万两?” 崇祯的眼珠子一瞪,“100万两能干什么,还值得朕大费周章? 朕的意思是你说得太低了,根本没有执行的必要。” “陛下,您的意思是?”毕自严眸子里闪现一抹惊恐。 “朕的意思很简单, 通商港口,是赚外国人的钱,10税2;百姓的税收要减轻,改为40税1; 商人征收15税1,官员应该征收30税1; 这已经是朕能做出来的最大的让步了。” 崇祯把手中的水杯放在龙书案上,声音提高了许多。 此时,崇祯很清楚,既然征税,那就必须玩一把大的,小家子气,怎么能充实大明帝国的国库? 大明的国库空虚,怎么治理国家,给辽东等地开军饷? “陛下,如此收税,会不会太高了?”李标大吃一惊,抬眸看着崇祯,眼神里闪过一丝疑虑。 很显然,李标不敢相信,崇祯竟然一出手就是王炸,直接狮子大开口。 这个税收,如果执行,是可以极大力度地充实大明帝国的国库,可是对于大明帝国的未来发展极其不利。 很多商人、官员等都会群情激奋; 这还不是高的,尤其是对于通商港口,陛下真的是太狠了,10税2,这等于是要那些外国人的命。 如果真的是按照这个执行下去,哪里还有外国人与大明做生意? 不过,李标很快就打消了疑虑。 从陛下的神色中,他发现了一些端倪。 只见陛下神态自若,没有一丝慌乱。 看得出来,陛下肯定是心中早有准备。 “李爱卿,你刚来不久,还不知道大明目前的情况。 百姓的税必须要减,而且朕还特意给陕西、甘肃、山西等省直接免税2年! 但是,大明的商人没怎么征税,大明整个国家的开支,不能全让百姓承担,而且百姓也承担不起。 虽然百姓的人数众多,但是他们也是真的穷! 如果把商人、官员的税收跟上,对于充实国库来说,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大明帝国一定会因为国库的充实而焕发生机。” 崇祯看着李标等人,站了起来,嘴角一抽,开始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这对于崇祯来说,太擅长了,他来自21世纪,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太了解了。 敛财,对于崇祯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不过了。 李标等人听完之后,心中不住的点头。 崇祯所说的全都在理! 百姓的负担太重了,这才导致很多百姓吃不上饭,然后才不得不跟随流寇一起作乱。 如果能极大力度地减少百姓的税收,并且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