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_第31章 忠孝太史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 忠孝太史慈 (第3/3页)

军恩德,必有后报…”

    “孝心可嘉呀,正好吾手下有几名郎中水平还算可以,不如让他们为令母查看一番如何。”

    面对如此忠孝之人,李信怎能轻易放手,从东莱到南阳千里求医,便可知其品行。

    莫说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即使是在新世纪,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带着母亲求医千里。

    可靠的人或许不孝顺,孝顺的人也不一定可靠,但能千里为母求医的,李信很欣赏!

    “这!”太史慈左右为难,不想轻易接受贼军施恩。

    说实话,若不是先前听说对方是贼军,他可能真的就答应了,但眼前贼军却让他心中抵触。

    四百年大汉正统深入人心,哪怕现在风雨飘摇,叛乱四起,但天下众人,无论是能臣猛将,还是贫苦百姓,皆视为大汉神州正统,这一点很难改变。

    “咳咳,我儿何故犹豫!”一名略带病态的中年妇女,自茅屋中走出。

    她身体虚弱,扶着墙圩勉强站立:“既然将军有心,那便让医师看看又有何妨。”

    “娘,你身体不好,此时出来做甚!”

    太史慈见到母亲出门,连忙上前搀扶。

    妇人摆手,静静的看着一身戎装的匪首道:“将军手握雄军,兵精将广,看重子义,乃是他的福气…”

    “然而我这病根自己知道,非军中士医能察,此行千里,非南阳张神医不可治,还望将军高抬贵手......”

    “这病如何,只有看过才知道,”

    李信直接将其打断,同时吩咐左右左右道:“去请军中医师为大娘把脉。”

    不多时,几名随军医师,匆匆赶来,看到妇人的瞬间。

    他们不敢耽搁,开始轮流看相把脉,不过情况似乎果真不乐观,一个个尽皆摇头叹息。

    见此情况,众人面色沉沉,心头不知何想。

    就连太史慈也一脸紧张和严肃,他们在北海,看遍当地名医,皆无从下手。

    此刻遇到一伙队伍庞大的贼军,观其森严的纪律,和豪华的装备。

    其军队中,多少有些能人,随军医师水平应该不浅。

    若能治好娘亲身上旧疾,哪怕此身从贼,他也心甘情愿。

    可惜,太史慈的期望终究是落空了,随军医师的水平有,但与真正名传千古的神医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李信心有不甘,看着一众医师:“真的只有南阳那什么张,才能医治?”

    “你们这些人,不大不小,也是豫州当地名医,就没有一点办法?”

    “大帅,恕我等无能为力,若这世间能医此病者非张与佗…”

    “哦!”李信摇头叹气,表示知晓,打发众医师离开。

    他琢磨着,是不是派人去南阳把那谁给抓过来,不过想想其中的复杂还是算了吧。

    遇到一名青年才俊,却不能为己所用,李信心中郁闷,便负气离开。

    他也没说太史慈等人如何处置,大军暂时驻扎,短时间内不打算离开。

    回到军营,李信左想右想,还是不愿轻易放手,遂召来手下手下三名谋士商议。

    贾诩老神在在的品着茶,不发一言,死不开口!

    郭图处理政务还行,但是让他出谋划策,却有些坐蜡。

    李信瞥了贾诩眼,将对方看的有些发毛,这是不满的信号。

    老狐狸心头惊悚,立马正襟危坐,不敢再有丝毫动作。

    逢纪小心翼翼,上前分忧道:“大帅,小人倒是有一良策!”

    “啊,是何良策?”李信来了精神。

    逢纪低头道:“此计阴损,只能入得我等之耳,万不可被他人知晓,若有日被泄露出去,统领需保在下性命。”

    “有何妙计,你且道来…”

    逢纪低头在李信身边耳语:“只需这般...这般...”

    “然后这般…这般…再这般…”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