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君轶事_第1章 失意进职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失意进职场 (第3/3页)

 李行长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主题、两大定位、三大战略”,在“三大战略”中,第四条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本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随后,报告对这一战略进行了详细解读,要求各分行开阔眼界,拓展思路。顺带提到了要求各行在“增加网点、延长营业时间”等方面多做文章。

    楚君是学习尖子,善于学习和总结。他在银行工作了半年时间,实践加上理论,让他的见识如虎添翼。他深知当前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性,更明白上级领导的报告是全年工作的指引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将是大麻烦。

    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其稳健发展的基石。要在保持这三性平衡的前提下实现业务转型和增长,就必须探寻新的机遇。然而,当前的转型思路似乎过于简单化,仅仅着眼于增设网点和延长营业时间,这不仅会增加银行的成本和风险,还可能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市场需求和潜在机会。

    增设网点意味着房租、人员、工资福利、安保和押运等支出的增加,而延长营业时间则可能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和安保风险加大。更关键的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网点的盈利能力。以农行塔尔州分行塔尔市支行为例,支行现有的17个网点中,只有三分之一盈利,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这说明,单纯依靠增加网点和延长营业时间的策略,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经过两个晚上的反复思考,楚君在第三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打开笔记本,按照整理好的讲话大纲,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指出,银行寻找新的增长点不能依靠单纯地增加网点和延长营业时间,而应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研究,精准定位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他还建议银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和客户基础,共同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实现共赢,同时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楚君的发言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了一枚石子,引起了阵阵涟漪。与会者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显然他的提议触动了他们心中的某些敏感神经。一些人面露惊讶,似乎对这种新颖的观点感到意外;而另一些人则陷入了沉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银行业务发展的传统认识。

    当天主持会议的塔尔州分行副行长苏炳坤,45岁,已担任副行长4年,主管信贷、个贷和风险管理业务,是楚君的直接领导。他一直很欣赏楚君的人品和才能,也一直希望早日将楚君扶正。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楚君却提出了与上级领导文件精神完全相悖的看法,这无疑是职场大忌。

    苏炳坤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深知楚君的提议虽然具有创新性,但在当前的体制和环境下,这样的观点可能会给楚君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楚君初入职场,还不懂职场的潜规则,而苏炳坤作为银行高管,清楚地意识到,楚君的直言不讳不仅可能引发职场地震,还可能影响他未来的职业发展。

    想到这里,苏炳坤轻咳了一声,用眼神示意楚君暂停发言,然后用平和的语气说道:“楚君的提议确实很有前瞻性,不过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在现有框架内提升效率和风险管理。至于楚君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另找时间深入探讨。”苏炳坤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楚君的保护之意,同时也巧妙地将话题引导回了会议的正轨。

    苏炳坤心中暗自思忖,会后一定要找楚君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帮助他理解在职场中如何平衡创新与规则,以及如何在提出建议时更加周全地考虑上级的文件精神。他希望楚君能在保留自己想法的同时,更好地与上级的指导方针保持一致。

    然而,会议结束后,苏炳坤被派往北京开会,这件事便暂时搁置了。等他回来后,又忙于其他事务,这件事便被彻底遗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