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始乱终弃的热恋(一) (第1/3页)
1994年8月26日 ,我又踏上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高中三年跌宕起伏的时光就像流沙一样从我指尖滑走,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永远地珍藏在了我的记忆里。 三年里我从一个被人寄予厚望的学霸变成了一个被人唾弃的自甘堕落者。 三年里我收获了又甜又涩的初恋,又亲眼看着它一点点枯萎凋零,就终与尘同销。 我启程奔往一个陌生的城市,终于可以甩掉所有包包裹裹、坛坛罐罐,轻松地开启新的生活了。 那个时代把大学生叫作“天之骄子”也不为过,我虽然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但在同龄人中也算凤毛麟角了。 我就读的是一所工科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机械制造。 从我家乡的县城坐火车到学校需要7个多小时的车程。 此时距1997年第一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还有两年多时间。 7个小时里,彼时的火车也只能跑个500公里。 更为闹心的是这趟无须换乘的火车根本买不到座位,有个立足的地方就算谢天谢地。 第一次出远门,我充满了好奇,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车窗外。 在中途的一个车站,上来了一个拎着行李箱的女孩。 她肯定是很吃力,表情有些发窘。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的眼睛好像会说话。 她用乞求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我就领会到她需要我伸出援手。 我帮她把箱子放到行李架上,一个很沉的箱子,也难为她一个柔弱的女生怎么拎上的火车。 她道了好几声谢,我就显得不自然了。举手之劳的事,怎么还这么客套呢。 然后她就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侧身向同座的乘客央求向里侧挪一挪。 费了半天口舌,她硬挤出来不到半个屁股的空间。 她说:“看你累的满头是汗,搭个边坐一会儿吧,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她的开朗大方、热情奔放是我前所未见的,我当时就一种感觉——新奇。 盛夏时节,她只穿了一件浅黄底碎白花的连衣裙,让我和一个女孩挨得这么近并肩而坐,我既兴奋又忐忑。 她看出我在犹豫不决,噗嗤一笑,捂着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还这么封建。” 我再不坐下就有点矫情了,更重要的是我站得实在太累了,这座位的诱惑力也实在太大。 我只好当仁不让地坐在她的身边。 她问我是去报到的大学生吗。 我说是。 她问我是哪个学校。 我不太熟练地报出校名。 她问我学得什么专业。 我说我是机械系的机械制造专业。 她狡黠地看了我一眼,抿嘴笑了笑。 她和我在同一个车站下车,我想帮她拿行李,她说一会儿有人来接她,就不麻烦我了。 我是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眼前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让我眼花缭乱,一时之间不知道眼睛往哪里看才好,也不知道步子往哪里迈才对。 她碰碰我胳膊,指着不远处说:“同学,你看那就有你们学校的新生接待处,那有专门的大巴接送新生呢。” 我感激地点点头,和她匆匆道别。 坐到学校大巴上,我心满意足地舒了口气,感受着座椅靠背给我带来的舒适感和荣耀感,飘飘然闭上了双眼。 然后我听到车里发出的惊叹声:“快看,奥迪100,还是V6呢!” 我睁开双眼,顺着说话的那名同学所指的方向举目望去,一个带眼镜的瘦高男孩正在把和我同车那个女孩的行李箱装进车里。 车上人不知谁又说了一声:“操,坐这车的不是有钱人就是当大官的。” 大巴缓缓启动,滑出了停车场。 我目不转睛的看着车窗外,看着男孩拉开车门把她让进黑色的轿车。 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刚才那种沾沾自喜的荣耀感已经被自惭形秽的自卑感所取代。 报到后的第二天,辅导员给我们开班会,其实就是新生见面会。 全班30名同学围坐在一起,在一群陌生人之中,我一眼就看见了她。 全班30多名同学,只有区区可数的5个女生,而她的长相、穿着、气质肯定是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