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二六、不忍猝睹的回眸(一) (第2/3页)
,毓婷都备好了。” 见她神态自若,举止从容,我悬着的心渐渐放下。喉间仍火烧般干渴,我抓起一旁的水杯,仰头一饮而尽,冰凉的水流下肚,却压不住心底残留的慌乱。 张卫国走马上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后,我以贯彻落实省委“四个不直接分管”规定为由,表面上是分散自身权力,实则暗布棋局,将他的权力牢牢钳制。按新的分工安排,他负责财务和物资采购,当听到这个结果时,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嘴角止不住地上扬,随后便开始频繁向我示好,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我心里清楚,像他这种急功近利的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我只需静待时机,看他自食恶果。 在人事安排上,我将人事权交给了工委副书记熊季飞,工程建设的重担则落在陶鑫磊肩上。自张卫国到来后,陶鑫磊的工作热情明显消退,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消沉。我完全理解他的失落——原本有望接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如今却被横插一杠,换作是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为了安抚陶鑫磊,那几天我几乎天天往王雁书的办公室跑。她作为分管县委组织人事工作的专职副书记,被我缠得不胜其烦。 终于有一天,她满脸无奈地看着我,半是调侃半是责备道:“关宏军,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头一回见有人主动来为别人跑官要官的!” 我诚恳地望着她,认真解释道:“姐,老陶这次没能如愿,心里有疙瘩很正常。咱们做领导的,不能只想着让干部埋头苦干,却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既然他在开发区干得憋屈,给他换个平台,既能发挥他的长处,也是对干部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嘛!” 王雁书挑眉看向我,指尖轻轻叩着桌面:“看来你早有盘算?说说看,哪个岗位最适合发挥陶鑫磊的作用?” 我身子向前挪了一挪,意图更靠近她一些,胸有成竹地说:“县里新成立的国资局正是用人之际,能否安排老陶去任副局长?再以国有股东代表身份,派驻达迅集团担任董事或监事。” 她摩挲着下巴沉吟片刻:“平级调动阻力确实小些,但关键还得看他本人意愿。” “说服他的工作包在我身上。”我拍着胸脯保证。 王雁书突然拧紧眉头,语气严肃起来:“你别忘了,公务员挂职企业不能取酬。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你到底有什么考量?” 我将气息喘匀,字字清晰地说:“派老陶去,一是图个放心。国资监管责任重大,得派一个不会对企业指手划脚,又不会吃拿卡要的人,我信得过老陶的操守;二是着眼长远。政企分离是改革大势所趋,未来县里必然会组建国资集团,提前让他扎根企业,既能积累经验,也能为日后他当这个集团老总占住先机。” 她似笑非笑地摇头:“我就说你小子无力不起早,算盘打得比谁都精。也难怪陶鑫磊鞍前马后这么多年——不过,佟亚洲那边你得打声招呼,别落人口实。” 我连忙点头,嘴角扬起志在必得的弧度:“只要你这边点头,剩下的事我自有分寸。” 当我把陶鑫磊喊到我的办公室,将全盘计划和盘托出时,他的眼睛瞬间亮得如同淬火的钢,眼角眉梢都溢满了感激,几乎要弯腰作揖:“关县长,您这是给我指了条通天路!” 我按住他激动的肩膀,沉声道:“八字还没一撇,管好嘴巴。到了新岗位,夹着尾巴做人。至于国资集团老总那件事,三分靠运,七分靠你自己。” 他鸡啄米似的点头,脖颈青筋暴起:“您放心!要是办砸了事,我立马从县政府大楼跳下去!” 我哈哈笑道:“那倒不至于,我对你这个人放心。” 转头寻了个汇报工作的由头,走进佟亚洲办公室。茶雾氤氲间,我看似随意地抛出话题:“佟县,我现在虽然还在开发区挂个名,但具体工作我也就放手让他们干了。但班子最近有点拧巴。我琢磨着,有必要做一个调整,我的意见是把副主任陶鑫磊调到国资局当个副局长,就是不知道把谁调到开区合适,不知您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