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安家 (第1/2页)
楼镇是东文国最东边的一个小城镇。城镇再往东是数个稀稀落落的小村庄,和连绵不绝的山脉。山脉的东边是什么?就无人能够说的清了。 有人说翻越大山,就到了仙人的居所。也有人说山脉的那一边是妖兽横行的地界。不论真假,从来没有进入深山的人回来过。久而久之,山脉深处变成了禁地。无人敢进入。 不过山脉边缘却是猎户钟爱的地方。有山有水,植被丰茂,小兽众多。幸运的还能够采到珍贵或不那么珍贵的药草药材。所以山脚下慢慢的也出现了不少小村落。萧家村就是其中一个。 虽说村名叫萧家村,村民也并不都姓萧,据说第一个来此开荒狩猎的人是萧家的老祖宗。于是萧家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村子的名字。 小村庄人口不多,大多是都是男人狩猎耕种。女人农忙时下地,农闲纺织。因为地处偏远,朝廷官员不屑于踏足。也有可能他们根本儿都不知道如此偏远的地方究竟有多少个小村落,没有人查问,镇上的小官吏们,也懒得跋山涉水。而山里的物产又比较丰富。所以这里的生活倒是比其他地方更好过些。 不过同样因为远离繁华,这里的人见识有限,大多不识字。一辈辈少有人能够走出大山。生在这里,别说将来出人头地。想念个书,识个字,不做睁眼瞎。都要翻山越岭的去镇里的私塾,还要交上相对穷人来说昂贵的束修,也仅仅能学的勉强看懂书信而已。 因为私塾里唯一的先生自己也不过是个老童生,教来教去去都是几句人之初,性本善……好在耕田狩猎也能吃饱肚子。代代也就这么过了下来。 不过这样平静且平淡的日子,随着萧家村多了一户人家。很快被打破了。 一个月前,萧家村的萧老村长接待了一户人家。 这是一家四口儿。架着一辆青棚小马车来到老村长家。第二天老村长便召集村里年轻力壮的劳力在村东头儿开始为他们一家建屋立院。 村里人开始都颇有微词,在中原地带过不下去的。来这大山脚下谋生的人也有。但都是像燕子衔泥一般,自己先搭个茅屋,再一点点开荒置业。 村里不排斥外人,甚至有热心肠的左邻右舍也都会去帮忙。却从没见村长这样几乎举全村之力帮着安家落户的。 于是有好事之人打听了出来。这家人的娘子是萧姓。和老村长一样,也是建村的萧家老祖宗那一脉的。 不过这家人看着颇为富裕。盖屋的材料都是用的最好的木料和石头。参与建屋的人虽多,但这家人一点都不吝啬。每天管两顿饭不说。一人100文工钱。工匠一天150文。这可比在山里担着风险狩猎挣得还多。大家钱拿到手,嘴慢慢也就闭上了。 反正村子里人越多,在这大山脚下就越安全。大村子无论是抵御山里的野兽还是应对镇里偶尔来的差役都更有话语权。 人多力量大。新来的人家的宅子很快就建好了。可令萧家村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户人家建好了房舍。却不开荒种地,也不进山狩猎。倒是陆续从外面运进来,几大马车的东西,遮得严严实实的,也不知道是啥。 一时间,村里的人议论纷纷。只看这几大马车的东西,就知道这是一户富户。富户为什么要到这穷乡僻壤来生活呢?而且不开荒种地。这家人将以何为生呢?难道要坐吃山空吗? 人总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特别好奇。 可这家那个叫景昭的男人跟个大家闺秀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两个孩子。女孩儿大约五六岁,从不说话,也从不出门。男孩子七八岁的样子,倒是很憨厚,嘴甜爱说话。只是出门也少。 有那好奇心重的。偶尔碰见那男孩儿出门。就上前逗那男孩儿说话。想从中探听出人家家里的事情。这个男孩儿倒也配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不论是谁一和他聊起来,不知不觉就能聊上半天。还能聊的你把脸上的褶子笑的多出两道。直到回到家才反应过来。聊了半天,自己少做了半天的活儿不说,人家家里的啥情况都没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