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85顿顿有肉,前妻一家馋哭_第43章 有些B必须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有些B必须装 (第1/2页)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苏交恶,美国又在东南沿海不断的派遣飞机侦查,眼看就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为了避免苏联和美国将中国广大发达地区和工业城市给一锅端了,国家开启了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的规模的工业迁移,意思就是在内陆城市建设副本。

    沿海地区和东北重要工业城市有的,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小城市就有,只是一个大号一个小号,反正多多少少都要有备份。

    这样就算是沿海城市被一锅端了,国家还有反击的余力。

    江城县虽然是小县城的,但是也有一些备份。

    比如苏海生任职的国营食品工厂,以及江城县的国营红星机械二厂和拖拉机厂。

    机械二厂并不生产机械,而是为大厂配套生产一些零部件。

    产品的种类不多质量一般,但是能用。

    很多从五六十苏联援助的机械设备,因为中苏交恶,设备维护所需要的零部件苏联不提供了,只能够是国有的机械厂仿照着苏联的零部件模仿生产,慢慢的还真的摸索一条路出来,生产的零部件质量虽然一般,但是能用。

    让红旗机械二厂生产手持插秧机的一些零部件,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陆山河太明白这个时代国营工厂领导的心态了,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更不会对外负责。

    陆山河现在这一身打扮,要是去机械厂必定会被赶出来。

    所以陆山河也不着急,去县城的百货商场买了西装和皮鞋。

    如果说供销社是为了提供大部分必要的生活物资,那么今年年初才开业的县城百货商城则是为了满足更资本化的物质需求。

    这里不要票,但是价格贵得吓人也不是几个人买得起。

    一双牛面皮三接头皮鞋,每双零售价32元。

    一套没有任何品牌的西装,一套82元。

    这就是80年代畸形的物价,收入很低,但是稀有产品贵得要死,产品不充分造成的。

    陆山河卖了一早上的黄鳝,赚了一百多块钱,就花了一个七七八八了。

    不过还别说,当陆山河穿上了这一身打扮之后,还真的人模人样的,恍惚之间又回到了重生之前,自己创业的日子。

    陆山河本来就长得俊而且身姿挺拔,就是有一点黑。

    这西装虽然不是什么牌子货,款式土得让人发指,颜色还是那种很浅的灰蓝色。

    但是穿在陆山河的身上就是好看。

    百货商店的销售小姐姐看着陆山河一身西装和皮鞋,眼睛都亮了,忍不住夸奖说道:“同志,你这是穿着去结婚吧!”

    “这身绝对好看!新娘子可有福气了!”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五六十年代,人们崇尚红根正苗,越穷越光荣。

    谁家如果是三代农民,再有人参加了红军,那可不得了,踏破门槛都要来说媒。

    可是现在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崇尚的是有稳定的工作(国营工厂最好),城里人的身份,如果谁家是万元户,那可不得了,门槛都要被踏破。

    所以,看着陆山河居然买了几十块的皮鞋和西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