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挑战军工复合体 (第2/2页)
对国家和社会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由,对该技术实施了控制。当然,罗伯特早已料到这个情况,抢先布局,暗中控制了核心科学家伊桑,“复制”开发了脑透模型。他非常清楚,即使被情报机关强力剥夺,如果“一枪不放”,不做挣扎地就交出控制权,不符合他的一贯做法和常理,于是精心策划了伊桑摔门而去和自己与戴维讨价还价的过程。他跟戴维提出的主要条件就是希望戴维能给团队公司介绍一些政府订单,同时可以在国内调查局的许可与监控之下,使用脑透模型进行碳硅双智循环模式进行科研和产品研发。戴维心里觉得罗伯特这类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提些条件才正常,为了尽快顺利完成任务,答应了罗伯特的条件,而且确实向霍克上校推荐了FIt团队。 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当时霍克他们正想找一些创新型企业在军工复合体那个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的“传统”(几家垄断的)市场中撬开个缝隙,放入些鲶鱼,至少也要透点新鲜空气。令霍克他们惊喜的是,FIt团队在琳达的带领下,数次在竞争中成功中标并高效提交成果,眼看风头就要胜过蓝火公司这些传统大军工企业。一开始,蓝火cEo迈克尔这些人也认为是霍克他们作妖,偶然成功而已,但越来越觉得情况不妙。直到最近,在国会控制预算的压力之下,军方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放弃了未来大量采购先进隐身无人机的计划,转而寻求采购大量非隐身廉价无人机。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在未来的战争中 ,有另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明显的无人机数量优势而取得战场制空权。这几乎如同向传统军工复合体发射了一枚致命的导弹,不仅毁灭了他们在先进隐身战机研发上的前期投入,还堵死了他们后面挣钱的路数。因为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蓝火公司还是飞神公司,都可能造出先进的无人机,但都造不出廉价的无人机,因为他们的整个研发、生产和运营的体系都过惯了富裕日子,完全不支持制造低成本的产品,就算老板想干,工会也不会答应。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琳达的FIt团队搭了一个草台班子就敢出来叫板。 琳达的做法与他们长期以来的完善机制全然不同,她先用AI将整个研发计划,包括硬件和控制系统,切分成了1001个输入和输出都非常明确的单元,再将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任务通过网络招募研发者。一旦通过评估,双方会在网上签约,任务完成后,通过区块链支付比特币。她本人将这个行动戏称为“一千零一夜”。最终招募和评估选出的任务承担者,很多都是硅峰里的创新型小企业,在蓝火公司的迈克尔这帮军工集团高管看来,就是一堆上不了台面的小公司,甚至还有一些是以个人名义承揽的。 起初罗伯特也对这个方式将信将疑,但看到琳达团队前面的成果,而且出于支持硅峰企业的考虑,还是决定相信琳达,甚至还对其中一些创新企业进行了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