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村僻梦难休,山乡志未酬。 忽闻邻旅盛,破雾竞风流。 (第2/3页)
的历史,在耳边缓缓展开。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些好东西利用起来,搞个旅游景点。好好收拾收拾,把村里的美景和故事都展示出去,让外面的人也来看看咱们村的好风光,听听咱们的老故事。这样一来,村子热闹了,大伙的钱包也能鼓起来,过上好日子,多好啊!” 李叔一听,眉头立马拧成了个疙瘩,那疙瘩就像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心里的忧愁就像这火塘里的烟雾,散都散不开。他轻轻抿了口茶,把茶杯往桌上一放,“哐当” 一声,那声音在安静的屋子里格外响亮,叹了口气说道:“一尘娃啊,你这心比天高,想法是好的,可咱得脚踏实地不是?你看看咱村里,那钱少得可怜,穷得叮当响,想修条路都难如登天。你瞧村头那条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一脚踩下去,泥水能溅到腰上,就像掉进了泥坑,拔都拔不出来。就咱手头这点钱,连修这条路的零头都不够,简直是杯水车薪。再说人手,年轻力壮的都跑出去挣钱了,留下的不是我这把老骨头,就是些小娃娃。上回村里想组织清理河道,喊破了嗓子,扯着喉咙喊,就来了几个老人和几个半大孩子,这点人,能干啥呀?就像蚂蚁撼大树,根本办不成事儿。还有那宣传、管理、维护,一大堆事儿,就像那山里头的大石头,硬邦邦的,根本啃不动,每一件都让人头疼。咱得好好合计合计,可别头脑一热,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一场,那可就惨咯。” 奶奶见势,赶紧笑眯眯地插话,手轻轻搭在李叔肩上,像是要把他的焦虑都给抚平,那动作轻柔得就像在安抚一个受惊的孩子。“老李啊,你别急嘛,听一尘娃把话说完。” 说着,奶奶的眼神里透着坚定,那坚定的眼神就像黑暗里的启明星,给人指引方向,声音里既有温柔又有力量,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给人安慰。“老李啊,咱们得往好处想。想当年,咱们这村子,那可是十里八乡都羡慕的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热闹非凡。那时候,村里逢年过节,舞龙舞狮,锣鼓喧天,热闹得不行,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哪家有个红白喜事,全村人都去帮忙,热热闹闹的,那场面,多让人怀念啊。现在好了,有一尘娃这样的好后生愿意站出来,带着咱们把村子重新建设起来,这是多大的好事啊!咱们得全力支持他,可不能让他一个人单打独斗。咱们可以挨家挨户去劝劝那些出门在外的娃子们,告诉他们,这是咱们的根,咱们的魂,哪有不心疼自家地盘的?让他们回来,一起动手,把咱们的家建设得更漂亮,更兴旺!我这把老骨头,虽然干不了重活了,但给大伙做做饭,缝缝补补,打打气,还是没问题的,我也能出份力。” 我一听,立马接过话茬,热情高涨得像这火塘里的火苗,熊熊燃烧,越烧越旺:“李叔、奶奶,您们说得太对了!资金方面,咱也不是没办法,政府的补助咱得努力争取,我前几天专门跑了趟镇上,找了相关领导,把咱们村的情况和规划详细说了说,领导也挺支持,还鼓励我好好干,让咱好好准备材料。还有,外头那些有钱的大老板,咱也得想法子拉他们来投资,一起把这茅山涡村搞活。我有个老同学在城里做生意,人脉广,路子多,我打算找他牵牵线,看看能不能拉来几个感兴趣的老板。人力不够,咱就培训村里的叔伯婶子,再招呼些外头的热心人来做志愿者,人多力量大嘛。上回村里组织大扫除,好多婶子们干起活来比年轻人还麻利呢,那干劲儿,一点都不输小伙子。至于宣传和管理,我亲自去城里找那些懂行的专家,讨教些真本事,回来咱们一起研究,把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的,让咱茅山涡村的名声,像那山间的风一样,吹得远远的,传遍大江南北!” 说着说着,我的眼中闪烁着坚定和热情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未来热闹繁华的景象,话语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决心,那决心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我越说越兴奋,眼睛亮得像星星,说话像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根本停不下来:“而且,咱们不仅要开发旅游景点,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咱们得保护好咱们的自然环境,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咱们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爱护。咱们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产品,让游客尝尝真正的乡村味道,体验绿色生活的美好。咱们村后头那块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特别适合种些蔬菜水果,我打算引进些新品种,像蓝莓、车厘子啥的,既好看又好吃,游客来了可以现摘现吃,肯定受欢迎。到时候,咱们村就成了一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