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 农乐梦将残,资金审核难。村中来异客,前路雾中看。 (第3/3页)
瞧啊,那几位大爷,眼窝子浅了,眼眶子亮了,就像是早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了雾气,直直照进了心窝子。嘴角轻轻一咧,笑纹儿都深了几分,那笑啊,纯粹又实在,比田里盛开的稻花还香,比山里流淌的清泉还甜。他们心里头那个美呀,就跟做梦似的,仿佛已经看到自家院里的果树挂满了果子,沉甸甸的,把枝头都压弯了,孩子们在村里新修的青石路上嬉笑奔跑,笑声脆生生的,能飘到山的那头去。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感慨。这段日子,为了村子的发展,我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似的,没日没夜地忙活,脚底都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感觉自己都快成 “水泡收藏家” 了。还记得上次去镇上参加农业发展研讨会,天还没亮,我就一骨碌爬起来,沿着那条蜿蜒曲折、坑洼不平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外走。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雨,山路瞬间变得泥泞不堪,我一个不留神,脚下一滑,整个人像个泥猴似的摔了个狗啃泥,膝盖擦破了好大一块皮,血水和着泥水,把裤腿都染红了。可我哪顾得上这些,咬着牙,一瘸一拐地硬是赶到了镇上,到了地方人家还以为我是来 “表演杂技” 的。在研讨会上,我结识了几位农业专家,拉着他们问东问西,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请教了好多关于生态农业的知识,还软磨硬泡地拿到了一些最新的种植技术资料。回来后,我马不停蹄地召集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窝在我家那有些昏暗的堂屋里,研究怎么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咱们村的土地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差点没把屋顶掀翻,可眼神里都透着股子兴奋劲儿,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就在我们热火朝天地筹备农家乐时,村里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西装革履,皮鞋擦得锃亮,与村里的土气形成鲜明对比。为首的是一个油头粉面的中年男人,名叫赵总,他迈着自信的步伐,手里拿着个精致的公文包,仿佛在向村民们炫耀着他的财富与地位。他们自称是某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代表,说是看中了茅山涡村的自然风光,想要整体收购这片土地,开发成高端度假别墅区。这消息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在村里炸开了锅。 “这可不行!这是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卖了咱去哪儿?” 李叔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手里的旱烟杆气得直抖,他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 “就是,给再多钱也不卖!咱的根在这儿!” 王婶子也附和道,眼眶泛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她想起了小时候在这片土地上的欢乐时光,想起了去世的父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她的回忆。 “可那补偿款够咱们花一辈子了,以后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村里的懒汉二柱子小声嘀咕道,他平时就好吃懒做,想着能拿到这笔钱好好享受一番。他的话刚出口,就引来了周围人的一阵白眼。 村民们分成了两派,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支持卖地的人,被那巨额补偿款迷了眼,憧憬着未来的奢华生活;反对卖地的人,则坚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而我,站在这风口浪尖,又该如何抉择,才能真正为茅山涡村谋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呢? 更要命的是,听说那房地产公司背景深厚,已经开始在村里四处活动,拉拢人心。他们给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村民送米送油,还许下各种诱人的承诺。甚至还传出一些对我们不利的谣言,说我们的农家乐计划根本就是空想,就是为了耽误大家赚钱。村里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人心惶惶。 而此时,镇政府又突然下发了一份关于土地规划的新文件,文件内容似乎对我们农家乐的发展极为不利。文件规定,村里部分土地被划为生态保护区,限制商业开发,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原本计划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农家乐的配套设施,这下全都泡汤了。 在这重重困境下,茅山涡村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就在大家陷入绝望之时,村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穿着朴素,却目光如炬。他找到了我,悄悄地对我说,他有办法解决我们的难题,但前提是要我召集所有村民,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开一个秘密会议。这个神秘人究竟是谁?他又有什么办法能让茅山涡村走出困境?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故事,也将在这里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