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互联_第9章 灵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灵魂 (第2/3页)

像的感像;灵魂是利我中存在感的本体感像;身体因素导致存在感发挥受到阻扰时,其就会成为空间方位感的副灵魂感像(幻觉),并且此感像也有一定执我感。灵魂源于感觉与自性、本能欲念的交织。

    【灵魂出窍】大脑中的颞顶联合区负责处理视觉和触觉信号、从内耳传来的平衡和空间信息,以及关节、肌腱、肌肉传递的感觉信号。它将这些信息整合,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灵魂出窍现象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轻微的分身体验阶段,即个体感知到或看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这种感受往往会发展到第二阶段,此时自我意识在真实自我与那个“另一个自己”之间来回移动,摇摆不定。在最后一个阶段,个体感觉完全离开了身体,并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身体及周围环境,能够在自身身体感像与意向灵魂像之间自由切换。[5]

    【灵魂的结构】灵魂的外壳可以被视为形体控制系统,而内核则是执我球之自我感知系统。灵魂是人体与人体软件系统之间的生物存在,即自我感知系统。在病态状态下,退化成程式的自我可能导致身体控制程式的异常及错误。

    灵魂就是指即身体感像系统和感觉自己存在感像的合并体。灵魂是建立在身体、各类我、时间的基础上的,还带有一些欲情色彩的感像运行的表现。

    执我旋度维,类似地球对地表物品的引力,其中心质点就是选择我(自主我),主控着自主意识系统。

    任何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邪恶”的灵魂,只是有些人它与心灵比较近或融为一体,而有些人则感觉它比较远,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灵魂的内核(本原)可视为潜时空,外壳(感觉观测,产生时空感)则为显时空,整体呈类球皮结构。

    灵魂的利己存在(纯命令性的、无情感色彩的存在)是意识的最核心控制维度。灵魂的内核是欲情我。灵魂出窍体验可以看作是情欲感知系统的最低能量运行状态(休眠态)。灵魂本质上就是身体感官感受的受体,以及精神上感知的自我。

    灵魂结构分为内核与外壳。内核是一个观察实心球,通常位于外壳内部,灵魂出窍时内核与外壳在某一观察点分离。例如,在欧式平面坐标下,一段曲线与坐标某一点的直角运行画出的图形,那个点就是观察点,画出的图形的几何中心可视为内核球的位置。

    灵魂体感像的拓扑结构类似于两个不允许穿越自身的套娃。内部套娃为精神感受器(自我启动时它才启动),称为“灵”;外部套娃为身体感受器(身体启动时它才形成自体感像),称为“肉”。灵和肉一旦碰撞,其能量会产生类似短路的效应,导致意识空白,如性爱高潮时的体验。灵魂、自我是位于大脑(硬件)和意识系统(软件)之间,生物质驱动(bIoS)之上,意识系统底层内核的存在。

    灵魂具有可感知性和意向性两大特征。

    【灵魂的结构】人的灵魂在身体中的感像,是四维时空外形与几何中心内核偏移变形对比作用的结果。身体灵魂分为内核与可弥散外壳。外壳结构类似于人体身体感像形状(在正常醒觉状态下,它与身体情愫控制系统是合一的),而内核结构的头部则包括感知出发扫描眼(仅保留感知扫描镜头)。睡醒后,可感受到身体灵魂外壳由睡眠时的极边无限大远状态(弥散态)逐渐内缩,直至与形体感像形状大小等同,无缝合一(外壳弥散内缩至形体大小,与身体情愫同步结束时)。

    灵魂启动时:1.感觉我(自我及本我的底层)有对形体空间感觉进行驱动、识别及对焦的过程。2.身体点位与感觉位置感像(感像二维空间放大4096倍)中心焦点有对焦过程,非垂直90度则产生感像与身体位置的移形(类似哈哈镜效果)。睡醒时易产生灵魂球体内(内空间某方向)球皮球形偏移变形感(外看为变形球极投影),实为形体与灵魂对焦过程中的现象。

    【灵魂的结构】灵魂在醒觉状态时通常被约束在自体形体感知网内,形成执我存在感像。当自体形体感知消失(灵魂脱离身体)后,灵魂会纯粹以情绪驱动在幻觉空间中呈现方位位置感像。如果将灵魂比作身体自我感知发出的一团烟雾,那么烟雾的边界最高处就是“执我”(一般状态在灵魂原点处)的视点(朝向身体)。灵魂本质上是四维时空意识的执我主线,是四维时空感知极限的弯曲再动态变化。

    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世界沉溺于身体情感的势力范围内。灵魂由形体情绪(原始身体驱动)中的执我驱动所演绎而来,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