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页 (第2/2页)
于她的出生,歷史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正式的记录,因为谁也没有料到,二十七年后,这个普通人家的女子,却在紫禁城里,成为执掌大清国朝政四十七年的圣母皇太后,成为人人顶礼膜拜的"老佛爷"。 第3节:选秀入宫(2) 歷史留下的这段空白,给后世想了解她的人带来了许多遗憾和困惑。自清末迄今,围绕她的家世和生平,有种种传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影响很大的说法有三个版本: 其一,是民初版。 见于恽毓鼎《崇陵传信录》和金梁《四朝佚闻》中关于慈禧身世的记载。恽毓鼎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起充当日讲起居注官。日讲起居注是记载帝王言行的档册,皇帝每天的政事活动,都由日讲起居注官记录下来,按年月日的顺序编辑成册,一般每月两册,一年二十四册,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起居注官必须每天伴随皇帝左右。恽毓鼎虽然算不上清朝知名的大人物,但是他久任讲官,熟知晚清宫廷内幕和花边新闻。金梁是满洲宗室,民国初年曾参与修纂《清史稿》的工作,熟谙宫廷掌故。他们是怎么记载慈禧身世的呢? 《崇陵传信录》载:慈禧的父亲死于湖南官任上,慈禧与妹妹扶父亲的灵柩归丧,由于穷困至极,连丧服都买不起。船过清江浦(属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时,正好赶上县令吴棠的一位部下死了,丧船也停泊于此,于是吴棠派人送丧礼三百两。可阴差阳错的是差官竟将礼金送到了慈禧的船上。差官回来復命,吴棠接到谢帖一看,才知道送错了,遂勃然大怒,命人要索回礼金。身边的一个幕僚对吴棠说:听说船上的女子是满洲的闺秀,此行也为了进京参加皇宫的选秀,怎么知道她就不能富贵?姑且与她结好,或许她秀女得中,对大人有利。吴棠对幕僚的这个意见颇为赞许:一旦这个女子发迹了,在皇帝身边我不就有个说得上话的人了吗?于是吴棠听从了幕僚的建议,没有索回礼金,而且还送佛送到西,亲自登上慈禧的船去弔丧。慈禧感激涕零,将吴棠的名帖小心地放在梳妆盒里,并对妹妹说:我们如果他日得志,一定不要忘记这个县官。后慈禧果然发迹,贵为太后时,吴棠官职一路攀升,最后升到四川总督,死于任上。 慈禧像《四朝佚闻》载:慈禧的父亲惠徵,是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道员,俗称道台,是省以下、府州以上的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道员是非正式官称,公文直接以区域名为官名,习惯遂成为定制。道员除由知府升补外,也由京察一等的郎中、御史、编修而升得。)由于贪污公款被罢官,死在路上。慈禧奉母亲之命,扶父亲的灵柩归丧,由于家徒四壁,无以为生。恰逢北京有一民俗,有号丧的女子,也叫丧娘,丧家经常雇她们助哀。而慈禧嗓音洪亮,又能歌,又善哭,于是就当上了号丧女子,以此餬口。后参加选秀入宫,成为圣母皇太后。